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同心一家段鑫星
同心一家段鑫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11
  • 关注人气: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别与同一性

(2017-03-23 10:36:41)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性别与同一性

一些学者认为性别差异存在于自我身份的确认过程中(Gilligan1982Waterman1992),而这些差异似乎与职业探索相关。也就是说,一些数据显示,为了维持亲密关系,女性比男性更加情愿限制自身的职业探索(Archer1989CooperGrotevant1987Marcia1993Patterson.et.al1992)。举例来说,女性比男性为了不离开父母、朋友或爱人,会放弃受教育或择业的良机。

 

这个性别差异在同一性早期的研究中尤为显著。而近期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在同一性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有所减弱(Kroger2003LacombeGay1998)。然而,在年轻人的职业探索范围中性别差异依然存在(Archer1989Josselson1988Marcia1994Patterson,et.al1992)。与年轻男性相比,女性更难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工作的渴望结合为一个整体,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男女双方在爱情关系中的双重角色,男性的职业渴望通常优先于女性。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对于女性而言,亲密总是优先于同一性,而对于男性,同一性却摆在亲密之前(Gilligan1982Lytle,et.al1997Miller1991ScheidelMarcia1985Surrey1991)。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亲密和孤独(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是成年人早期的中心议题。建立亲密关系意味着将刚刚形成的同一性同另一个人联系起来。反之,孤独则意味着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同一性和亲密关系的研究常常聚焦于性别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了女性的亲密问题早于男性出现,以至女性总是在同一性之前就完成了亲密关系的建立(ScheidelMarcia1985),或者同一性形成的发展过程和亲密关系的建立相互统一(Lytle.et,al1997Miller1991Surrey1991),反之,男性倾向于在亲密关系建立之前便完成同一性。然而,所有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一项研究发现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的同一性程度高,而亲密度低(LacombeGay1998),因此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除了性别差异在同一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外,埃里克森还对男权社会重视男性成长的观点进行了批判(Miller1976Gilligan1982ScrellMontgomery2001)。埃里克森相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包括同一性发展的心理发展存在性别差异,这一差异基于生理学上的性别差异(Erikson19501968)。他坚定地相信,象征女性生理特征的子宫,其“内部空间”和孕育生命的能力使她们更适合与他人相处,然而象征男性的生理特征的阴茎使他们更倾向于独立、互助的活动。此外,由于同一性的形成(在埃里克森理论中)意味着分离和独立,因此男性发展模式是正常发展的健康标准,而女性所强调的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却与这一标准相背离(Archer1992ScrellMontgomery2001)。

然而,埃里克森的拥护者甚至许多男女平等主义者,讨论了在他的描述中所提出的女性具有交流性,男性具有积极主动性,只是他在20世纪中期首次提出这一观点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Archer2002Kroger2002SorellMontgomery20012002)。同样,当今的学者认为,独立性和交流性总是在男性和女性对于同一性的感知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换句话说,男性更倾向独立性,女性更倾向交流性——正如埃里克森所认为的那样,不是由于生理上的性别差异,而是由于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持续一生的社会化的性别角色(Gilligan1982Josselson1992SorellMontgomery20012002)。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保持这一理论核心的同时对同一性发展进行了研究,但这一观点也被当今学者在反应当前性别的文化与社会差异(而不是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文化与同一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