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感的不同维度
(2017-03-13 11:22:57)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学者研究表明,自尊感包含许多不同的维度。莫斯•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发展了自尊感的衡量方式,提出了稳定自尊(Baseline self-esteem)和不稳定自尊(Barometric self-esteem)(罗森伯格,1986)。稳定自尊是稳定的、持久的价值观和幸福感的体现,有着高稳定自尊感的人在自我感觉较差或自我批评时仍能保持较强的自尊感,因为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是积极的。与此相反,自尊稳定性较低的人即便在一帆风顺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仍会对自己作出消极的评价。
不稳定自尊是人们价值观和幸福感在一天中应对不同想法和经历的相互作用时变动的体现。根据罗森伯格的研究,青少年早期是不稳定自尊变化特别强烈的一个时期(罗森伯格,1986)。
一个青少年可能会在早餐时与父母发生争执而感到不愉快,之后去上学并在放学后和朋友共进午餐而感到愉快,回来之后又因为生物成绩不理想而再次感到痛苦,又从一项个人爱好中找到乐趣而感到很高兴----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几个小时之内。
经验取样法(ESM)的研究表明,让一群青少年带上会嘟嘟作响的手表并记录他们在表发出响声时的状态与行为(Larson & Richards,1994)。经验取样法研究表明,成年人和小孩也经历过这样心理状态的变化,但频率和强度则与青少年
不同。其他研究表明,青少年自尊评价取决于他们的同伴(Harter,Waters,& Whitesell,1998)。此外,青少年不稳定的自尊也会随着相关变量改变而改变(Harter & Whitesell,2003)。社会关系越可靠稳定,他们的自尊也就越稳定。
◎ 学习能力
◎ 社会认同
◎ 运动能力
◎ 外貌特征
◎ 工作能力
◎ 浪漫渴求
◎行为管理
◎ 亲密友谊
哈特为此提出了相关的佐证。除了以上关于自尊的八个方面外,哈特的研究成果中还包含一些适用于全球范围的自尊衡量标准。
哈特的研究成果指出,青少年不必为了获得强自尊感而在各个领域获得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的每个方面只有在青少年看重的时候才会影响到自尊感。例如,一些青少年并不看重他们在运动比赛中的表现,而只有当他们在运动方面很有特长的时候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感。不过,自尊感的有些方面要比其他方面对青少年来说重要的多,这将在下一节中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