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尊

(2017-03-11 14:55:4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愈加复杂化是其第二个特点。此外,这需要以更加全面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学者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从青少年初期到青少年中期。哈特(1986)进行了一项研究,他让七年级、九年级和十一年级的青少年分别对自己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青少年对自己的描述程度的高低在七至九年级之间迅速上升,之后便缓慢下降。

哈特和他的同事发现让青少年承认其人格和行为上的矛盾可能会令他们感到困惑,所以他们努力从青少年在不同情形下表现出来的不同侧面中找出“真实的自我”(哈特,1990a)。青少年不会像小孩子一样简单地说“我害羞”,而可能会说“和陌生人在一起我会有些害羞,但是和朋友在一起时我便会很疯狂。”

青少年会时不时有意地展现出虚假自我,一个展现在别人面前但不会出现在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中的自我,这与自我概念的复杂化相关(Harter,1990a,2002; Harter,Marold,Whitesell,&Cobbs,1996; Harter et al.,1997)。你认为青少年最有可能在谁面前展现出虚假自我(False self)——朋友、父母、还是恋人?哈特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最有可能在恋人面前展现出虚假自我,最后的是他们亲密的朋友,父母位于二者之间。在哈特的研究中,大多数青少年表示他们有时并不想表现出虚假的一面,但是仍有许多青少年认为,某种程度上的虚假自我对于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和隐藏自己不想为人知一面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要的。

自尊(Self-esteem)是人们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全面体现。自我意向(Self –image)、自我概念(Self-concept)和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是人们认识和评估自我的方式中一组类似概念。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于美国社会的一次关于自尊感,尤其是青少年自尊感的讨论被历史所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青少年自尊感的提升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在让青少年‘对自我的感觉更为良好’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其他方面的积极成果也有所表现,比如在学习成绩和处理与同伴之间关系方面(Dubois,2003; Dubois & Tevendale,1999;Harter,1990b)。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涉及女性自尊感方面的细节问题明显表明,她们大都在进入少年期时有过自尊感降低的经历(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1993;Gilligan,Lyons,& Hanmer,1990)。

所有这些关于自尊感的现状是美国社会一种独特的现象。在西方国家中,美国对自尊感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其他国家(Triandis,1995),而这个差距在美国与其他非西方国家之间就更为显著(Whiting & Edwards,1988),例如,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我批评是美德和自尊感程度高的体现(Heine,Lehman,Markus,& Kitayama,1999),而美国人所谓的自尊感则涉及到部分利己主义(Bellah et al.1985)。

美国社会关于自尊感的文化焦点决定了近十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关于自尊感的研究都是针对青少年的。这些研究使许多有关青少年期自尊感的问题显现出来。包括自尊感从青少年期到青春期前期的变化、自尊感的不同表象、自尊感与自然感知以及对自尊感的影响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我概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