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性别差异
(2017-03-07 15:49:56)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为什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会持久存在?为什么很多人对性别看法大有不同?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怎样关注性别。一旦我们以性别刻板印象确立我们的价值观,就容易忽略其它的东西。在一些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中,孩子们更容易记得持性别刻板印象的人(Furnham & Singh, 1986; Stangor & Ruble, 1987, 1989)。对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他们对持性别刻板印象与无性别刻板印象的人评价时,一致对前者抱有较高的评价(Martin, 1987)。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我们的性别图式观念,确立了我们性别价值观,所以我们观察别人行为时更多依据我们的性别价值观而不是客观评价。
第二个原因是男女社会角色确立了我们这种观念。根据社会性别理论(social roles theory),男女社会角色增强或抑制了他们的能力(Eagly, 1987; Eagly, Wood, & Johannesen-Schmidt, 2004),不同的社会角色导致男女发展了不同的技能,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造就了不同的角色(Davies-Netzley, 2002)。
举例来讲,在很多文化习俗中,照顾孩子是女性的任务,美国主流文化也是如此。给女孩子一些毛绒玩具,同时交给她们照顾婴儿的任务,她们在少年时便意识到作临时保姆是有效的赚钱途径。而男孩认为保姆是女性做的事,对他们并不适合。因此成年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婴儿护理行业,包括大学中的儿童教育专业。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奉献自己全部的时间去照顾孩子。
因此,作为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同,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女性更有可能培养护理婴儿的能力,也更有兴趣和能力去照顾自己的孩子或从事护理行业。男女不同的行为模式使孩子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具有爱心。我们只看到了男女行为模式的不同,而忽略了社会角色和习俗对他们的影响。
尽管一些性别差异存在于处于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的青少年中,并伴随着他们的发展,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差异不大。一项重要的统计结果显示男女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举例来说,如果女性喜欢多愁善感是事实的话,那么仍有很多男性比女性更多愁善感。
大多数人的身高都可以用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或贝尔曲线(bell curve)描述——一小部分人过高或过矮,大多数人处于中间平均身高上下浮动。你也许会同时有一个 四英尺十英寸和一个六英尺十英寸身高的朋友,但你大多数朋友都介于五英尺和六英尺之间。
同样,性别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正态分布曲线可看出,大多数性格重叠部分远大于差异部分(对成年人、儿童同样适用)。举例来说,图5.3显示的是男女的数学能力,你可以看到相同之处远大于不同之处,很多人说男性的数学能力比女性强,那是因为他们更趋向考虑差异性,而没有看到相似性。实际上,当你阅读讨论男女差异性的文章时(包括本文),头脑里一定要有明晰的两性特质大致相似这一概念(Tavri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