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的世界观
(2017-02-12 15:53:3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最近,斯威德和他的同事提出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选择(Shweder et al.,
1997)。这个新理论大体上是由斯威德的一名学生琳恩玛·詹森(Lene Jensen)构建的(1997a, 1997b. 2000,
2003)。詹森认为,道德的最根本基础是一个人的世界观(Worldview)。世界观是如何看待人类生存意义的一系列观念组合。世界观构成道德推理(对一种行为对错判断的解释)的基石。道德判断的结果是道德评价(对一种行为对错的判断),道德评价反过来指导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强化世界观。
在研究中,詹森通过三种基于不同世界观的道德类型划分人们对道德事项的回答。
自治道德(the Ethic of Autonomy)把个体看作首要的道德权威。个体有权进行一切对自己无害的行为。
公共道德(the Ethic of Community)把个体看作社会大众的一员,个体以其担负的家庭、公众和团体中的角色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神圣道德(the Ethic of Divinity)把个体看作一个受神圣权威统治的精神实体。这种道德的观点基于传统宗教权威和宗教教义(e.g., the Bible, the Koran)。
依据该理论进行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初显期成人特别倾向于自治道德。詹森(1995)发现初显期成人在判断诸如离婚、自杀事件时比中年人和老年人更倾向于自治道德。海德特(Haidt)、科勒(Koller))和迪亚斯(Dias)(1993)发现美国和巴西的大学生在多种道德事件上也更倾向于自治道德。但是,有一个研究发现,当问及初显期成人愿意向下一代传输何种生活信念和价值观时,他们选择自治道德和公共道德的比例均等(极少出现神圣道德)(Arnett, Ramos & Jensen, 2001)。运用这一理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在不同文化中的儿童期和成人初显期的不同表现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