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信念与习俗情节

(2017-02-05 20:11:40)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土著人和米德尔敦的事例表明,那里的成年人有意识地将自己学到的文化信念向下传承。事实上,文化信念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发展的各个方面和行为的各种形式都受到文化信念的影响。

这意味着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在行为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用习俗情节(custom complex)来分析(Shweder et al., 1998)。该术语由WhitingChild于半个世纪前首次提出(1953),他们认为一个习俗情节由“传统习俗和与之相关的信念、价值、惩罚、规则、动机和满足构成”(1953, p.27)。最近,有学者提出习俗情节处于文化心理学扩展领域的核心,并能从综合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人的发展这一说法(Shweder, 1999; Shweder et al., 1998)

简而言之,习俗情节由一种文化的常规做法组成,文化信念是这些做法的基础。我将在本书的多个地方运用该术语,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把约会看成习俗情节的一个例子。

人们通常把约会看成个体发育的(ontogenetic)行为——当青少年131415岁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约会。但是,如果把约会看成一种习俗情节,就会发现约会不只是个体自然发展的一部分,而是反映特定文化信念的习俗情节。我们可以从否认约会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开始,这种行为在美国比欧洲更为常见(Alsaker & Flammer, 1999b),但在非西方文化中则不太明朗——尽管应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增长(Schlegel, 2000)。不过,即使在美国约会也是一种近期行为,20世纪以前的美国青年在成人的怂恿和监督下一般不是热衷于约会而是求婚(Bailey, 1989)

习俗情节不仅包含普遍行为,也包括蕴含其中的文化信念。那么,西方的约会行为反映了什么文化信念呢?首先,它反映了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被允许有相当程度的个人空闲时间,这与要求青少年和家人共度空闲时间的文化不同。其次,它反映了年轻人有权选择他们的亲密爱人这一文化信念,这与声明年轻人应让父母做这种决定的文化不同。再次,它反映了年轻人的婚前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许可的文化信念,这区别与规定年轻人只能在婚后有性行为的文化。

 

青少年和初显期成人发展进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分析。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经历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情节,这种习俗情节反映了青少年置身其中的种种文化信念。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会按照习俗情节的思路去揭示和探索蕴含于社会化中的文化信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