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取向
(2017-01-14 16:47:08)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皮亚杰和一些学者继续他们对成人初显期的研究。比如对假设——演绎推理,抽象思维和反思判断方面的能力进行研究。该理论的重点集中在一些普遍认知能力的发展如何在一个青年人执行具体任务体现出来,例如钟摆问题的实验。皮亚杰同时也强调了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从青少年前期到青春期,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取向(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是与众不同的,与其它把认知发展看做非连续的(discontinuous)观点不同,皮亚杰提出的信息加工取向将认知发展分成了不同的阶段,这种变化是连续的(continuous),渐进和有规律的。然而该信息加工取向没有一个发展重点(Rebok, 1987);它的重心不是集中在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如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集中存在于不同年龄上的人进行了比较,然而,一些关于信息加工的研究已经在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之间或其他年龄阶段间进行。
信息加工取向的原始模型是计算机(Hunt, 1989)与将计算机的功能分解为注意力、信息处理、记忆等功能一样,信息加工取向研究者和理论家试图将人类的思维分解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钟摆问题上,有些人认为该信息加工取向可以检验青少年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最关键方面,处理每次试验的结果,记住每次试验的结果,通过前面的试验,将经典研究的结果与最近的试验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信息加工取向是一种元素主义(componential approach)(Sternberg,1983),因为它将思维过程分解为各种各样的组成部分。
最新的信息处理模型已经摆脱了对一台简单的计算机进行分析。且认识到了大脑比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要复杂的多(Ashcraft , 2002)。如图3.1表现的一样,在人类思维中不同的部分是同时工作的,而不是像计算机一样采取一步步的方式进行工作。然而,信息处理停留在思维过程的组成部分上,尤其是注意力和记忆力上。
让我们看一下每一个信息处理的组成部分,观察一下他们在青春期和成人初显期是如何变化的,对于所有的组成部分来说,青少年表现的比稍小的儿童好,一些成人初显期表现的比青年人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