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下)
(2016-11-19 09:48:19)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民族志研究
第一本有关青春期的民族志是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28)的著作。米德研究了南太平洋群岛上的萨摩亚人。此项的一个目的就为了检验G·斯坦利·霍尔所说的“青春期大动荡”是否存在于非西方文化中,那儿的生活和美国社会很不相同。霍尔认为,青少年感情激动压力大是基于生理的变化,因此是普遍的现象。她的观点却正好相反——在萨摩亚,大多数人很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几乎没有骚乱和冲突。
在米德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进行民族志研究几十年之后,人类学家才开始较多地关注青春期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两位卓越的人类学家怀廷夫妇(Beatrice and John Whiting)开始填补空白。他们首创了哈佛大学青春期研究项目(Harvad Adolescence Project),派出年轻的学者们去世界各地七种不同的文化中进行民族志研究。它们分别是: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人、泰国的穆斯林人、肯尼亚的基库尤人、尼日利亚的伊乔人、罗马尼亚的农村,以及摩洛哥。
该项目产生了一系列极其有趣而又启发意义的民族志(Burbank, 1998; Condon, 1987; Davis & Davis, 1989; Hollos & Leis, 1989)。这些民族志不仅包括世界各地文化中青春期特性的大量差异,也包括那些偏远之地的文化如何受到西方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在本书中,我将经常引用民族志的内容。
生物测定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被频繁运用在媒体研究中。例如,随机抽选一组年龄在11岁至16岁的美籍非裔青少年作为实验组,让他们观看强奸录相,控制组则不看(Johnson, Adams, Ashburn, & Reed, 1995)。在对观看录相的实验组进行治疗后,让两个小组都讲述一个青少年约会暴力的故事。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女孩们(而不是男孩子们)比控制组的女孩子们更加接受约会暴力。
实验研究方法在广泛应用于青春期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干预(interventions)。干预是为了改变被试的态度或者行为。例如,设计了很多项目去预防青少年吸烟,通过对烟草广告的严肃思考或者尽力吸烟行为与同龄人接受的关联度(例如,Horn, Dino, Kalsekar, & Mody, 2005)。青少年被试被随机安排进接受干预的实验组或者不接受干预的控制组。在干预之后,会评估两个小组对于吸烟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干预起了作用,实验组的态度或行为应该比控制组更不赞成吸烟。
日常记录
在全书中,我将介绍运用到各种方法的研究。上文所介绍的一些方法简介了最常使用到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