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过渡期:其他文化
(2016-11-16 10:37:0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最新研究表明,和美国初显期成人一样,其他工业化社会里的初显期成人也认同那些界定成年的个人主义标准。美国研究中得出的最重要的标准——独立承担责任、独立做决定、经济独立,同样也在其他国家的初显期成人研究得到证实,包括以色列(Mayseless & Scharf, 2003)、阿根廷(Facio & Micocci, 2003)、韩国(Arnett, 2001b)、以及中国(Nelson, Badger, & Wu, 2004)。但是,这些研究也证实不同文化也存在不同的标准。年轻的以色列人认为,服完兵役对变成大人很重要,反映了以色列强制服兵役的情况。阿根廷的年轻人特别看重能够在经济上辅佐家庭,可能是近些年阿根廷经济不太景气的写照。韩国和中国的年轻人认为,能够在经济上帮助父母是必需的,凸显了亚洲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对父母应尽的义务(Naito & Gielen, 2003)。
传统文化又是怎样的呢?和工业化社会相比,他们在成年开始的标志上是否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差不多所有传统的非西方文化中,结婚是步入成年的明显标志(Schlegel & Barry, 1991)。一个人只有结婚后在才是成人了,能够享受成人的特权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然而在上述研究中,极少一部分年轻人认为结婚是过渡到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际上,评估工业化国家成人的所有标准中,结婚几乎排在最后。
在对比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传统文化中将结婚视为步入成年的关键要素,因为结婚体现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中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的重视,而非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独立。结婚意味着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之外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Arnett, 1995a, 1998a; Markus & Kitiyama, 1991;Turnbull, 1983)。结婚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件,标志着和结婚对象的所有亲属新建立了关系网络。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这样。和西方文化相比,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成员关系更加密切、日常联系也更为广泛。因此,重视相互依赖的文化将婚姻视为长大成人的最重要标志,是因为它肯定和加强了相互依赖的价值观。
另外,关于传统文化的这些结论主要依据以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而得出。如果你直接询问这些文化中的年轻人什么事件标志着开始步入成年,答案五花八门,可能并不是结婚。例如,苏珊·戴维斯(Susan Davis)和道格拉斯·戴维斯(Douglas Davis)于1989曾调查过年龄在9岁至20岁之间的摩洛哥年轻人,如何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发现最普通的两类回答是:(1)强调生理发育的年龄,诸如男孩子开始出现面部毛发;(2)强调性格特征,例如,学会自我控制(见本章文化视角)。虽然很少人有提及结婚,但他们(1989,p59)仍然认为,“摩洛哥文化中普遍认为一个人结婚后才被认为步入成年。”这表明,进一步调查传统文化中年轻人的成人观念会有启发意义;他们的看法未必和成年人的看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