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消极想法
(2016-01-06 09:09:10)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花点时间想一想生活中你认识的人。是否有人充满活力,充满热情,轻松愉快或者是有趣幽默,给你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接下来想想另外一些人,他们毫无生气,生活落魄,心情无比沮丧,让你感觉心情沉重。我过去每天早晨都去游泳,服务员每天总是开心的微笑着跟我问好,这让我的一整天的生活都非常开心,令我感觉见到这位服务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的邮递员在每天来送报纸的时候,总是会站在门阶上说一些俏皮话。这些就是我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总是带着积极和乐观态度。我觉得他们足智多谋,适应力强能够在困境中生存下来
乐观的人与那些总是无病呻吟或者脾气暴躁的人不同。那些人甚至在等待红灯的几分钟里也会对着车窗外大爆粗口。或者他们总是看到事物的负面风险,感觉到疲惫并且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消极现实:他们会过分挑剔的对待任何事情,会在卖炸鱼和炸土豆条商店的队伍里挤来挤去,更有甚者,会在公交车站和别人发生争执。
人们往往想躲开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消极能量总是会被轻微的挑衅所点燃。就我个人而言,当我看到这种人向我走来的时候,我会选择转身而且穿过马路——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话题总是充满着无尽的悲怨和呻吟,也许是关于议会或者是对于天气的不满。
这些人总是在花丛中寻找腐烂的事物,并且让困难的工作一直存在。这确实很让人羞愧,他们错过了许多本应美好的事物。你觉得谁会喜欢这样?你会接受这样的人么?或者说你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选择不恰当的方式?又或者是万一有机会,你私下里会认为自己也和他们一样?
洞察力
这个经验来源于那些已经克服他们自身困难的人,他们听从自己内心中一个微小的声音“我可以”而不是“我不行”。积极的想法战胜了消极的想法:想要取得成功和改变的决心战胜了懒惰和停滞。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决心,对目标的专注,付出的努力,拥有的视野以
及向着目标不断前进。这些就是从消极变为积极必要因素。
反思自己的想法
就像我们在上一章中学习到的那样,变得了解自己的想法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需要花一点时间慢慢习惯,但是认知行为疗法让你做的仅仅是: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元认知”。一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也许会觉得很怪异,并且科学性思维的人(左脑占支配地位)比艺术性思维的人(右脑占支配地位)学习起来更容易。但是,探寻想法的痕迹还是有可能的——你会感觉到如果你每天练习反思,它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通常来说,男性在这个练习上表现的更优越,因为在某些条件下他们对于自己的感情会表现的更加理性和镇定。然而也许女性对于将自己的想法从感觉中解放出来会感到更加困难,在面对自己的想法时也无法很轻易的做到客观公正。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女性通常来说更善于协调自己的感情,然而作为男性在微观层面上了解自己的感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算这些都是推论,对他们来说也许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