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中国的害羞之墙(walling out shyness in china)

(2015-12-10 09:32:16)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就像我们所讨论的其他东方文化一样,中国大陆也以集体生活为主。但是,所不同的是,这种集体生活是以积极的关注自我为根源。与其他的东方社会相比,中国的社区生活(伴随着文化变革)与以色列有更多相同之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贴在教室墙上和运动队房间里的座右铭。判定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举例来说,一些儿童要在少年宫挑选自己的兴趣班,但是此时他们有责任学习所有能学会的才艺,为的是教其他的孩子。知识、才能和成就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服务于社会”。

在中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行为观察,结果令我们相信:在中国,害羞并不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的助手在很多村庄里进行访谈,发现那里的小孩们会主动走到他跟前,有礼貌的跟他谈话,问他问题,并积极回答他的提问。尽管他去那里是为了进行研究,但这令孩子们很好奇。以前在他的访谈中也有类似情况,但那时的访谈对象是年龄稍大的孩子和一些家庭。

中国孩子害羞的比较少,其有力的证据来自于近期另外一名美国学者的报告,他研究了中国儿童早期的发展,这个团队的儿童心理学家访问了中国学校、医院、健康门诊部和一些中国的家庭。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儿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力、独立的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在中国文化中,害羞似乎正在被减少或者被预防。通过给予每个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达到集体目标的责任;通过完全信任孩子,通过教育的力量改变每一个人;通过这样观念的传播:害羞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外部条件和坏的社会环境带给人的消极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这些新的文化价值使得存在数千年之久的害羞面具荡然无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