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变的神话

(2015-09-09 07:16:24)
标签: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克服害羞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人格的不可变神话。精神病医生柯奈利斯·贝克(Cornelis Bakker)认为我们必须彻底摧毁人格不可变的神话,他说,“关于人性的主流观点主导着西方文明史,自从它产生开始就包含着这样的假设,人类的行为和动机背后是一种本质、灵魂、人格、性格。”

精神病学、宗教,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发展自己的信仰体系的时候,都会引导我们思考自身,比如我们拥有一种被定义为静态和不可变的本质,它是我们所想所做的内在动因。这种观点使我们承认所有的改变都只是表面和暂时的。精神病人要是有所好转就会被称为“假装病愈”。那些完成初步治疗,不再被精神问题困扰的人,也不会被认为已经“痊愈”,而是“病情处在缓解期”。

与此相反的理论出现正在兴起,我的研究也相信:个体的人格和行为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人性是柔韧的,面对各种环境带来的挑战,可以迅速自我调整。事实上,依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身也是生存的关键;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做到适者生存,就面临着灭亡。因此,为了改变行为,我们必须关注当下情境中的不合事宜的行为,也要关注支持我们恰当行为的环境因素。

由于很多人把这种不可变本质的神话当作“真我”,所以对治疗上改变抱着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态度:“也许这对他们有效,但对我不可能有用。”然而,久而久之,我们也从会这些痛苦与困境中发现一些积极的因素,不愿放弃治愈希望使我们成为“继发性的受益者”。比如,我的一个学生有严重的口吃,他以此来检验友谊的真挚度。如果人们不在乎他给大家带来的不便,那么便是真正的朋友。并且,虽然他内心对约会的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但是他仍然渴望摆脱口吃,不想放弃。我接触到的一些害羞者认为尽管他们非常期待不再害羞,但真要立即行动改变现在的处境还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害羞可能也是他们的一把保护伞,把不受欢迎、不被爱、不感兴趣、不聪明或者被遗忘等不好的感觉隐藏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变你的生活
后一篇:冒险尝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