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联系
(2015-08-28 08:05:0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假设你是战争集中营的一个新囚犯,你有一个精妙的越狱计划,但是需要几个人执行,要找几个可靠的帮手才能成功出逃。由于有告密者存在,实施计划困难重重,因为你必须把赌注押在别人身上,如果不幸看走了眼并泄露了机密,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更加悲惨的命运。你会冒险吗?你愿意放弃越狱计划继续默默忍受牢狱之苦吗?
这个假设场景展示了人际关系的窘境:正如范例中的囚犯,做出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身上没有贴着“你完全可以信任我”、“你可以部分信任我”、“千万别信我”这样的标签。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当时的情景和思维状态以及以往的经验做出主观判断。
遇到陌生人时,我们通常靠可观察的信息进行判断:外貌吸引力、肢体语言(开放或封闭的姿态、放松或紧张的表情)、微笑和握手传达的信息、声音反映出的情绪以及对方的明显回应。
这种场景通常也是个人兴趣的睛雨表。因为出席某种场合的人可能会隐藏其真实意图。例如,一些人参加晚宴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我而非为美食或交友,“来这里是表明我的聪明和其他人的愚蠢”;一些人去酒吧玩自己的小把戏:“我来这儿只是为了悄无声息地制造点小麻烦,并不是为了交友或别的目的。”
这些例子都显示:对一个陌生人或熟人敞开心扉时所冒的风险。当我们做决定和一个人交往时,都期望从中得到回报,或者至少能平衡得失。在我们全力以赴做一件事之前,会估算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她值得我花一小时乘地铁去布鲁克林吗?”“他虽然富有魅力,但值得我先做出表白吗?”许多人的答案是:“不值得为碰运气而遭受损失。”
习惯性害羞者十分清楚这个决策过程,因为他们很在意自己是否被接纳,即使两人关系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依然会生动地想象与对方相处遇到困扰时遭受的恐惧不安,他们通常过度关注此类想象,下面是一位21岁女性的内心表白:
我非常害羞,当我开始了解一个人并频繁接触时,行为和思想往往背道而驰。如果我真的对某个人感兴趣,就会和他保持一种“朋友”关系,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对他漫不经心,所以我和某人第一次交往时都是心不在焉。我知道这是自我防御的反映,我知道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害羞在背后作祟。
害羞者往往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他们内心渴望交往却表现出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安全的孤立,也不去冒被拒绝的风险。事实上,人们必须承担交往的风险才有可能建立生活中的重要人际关系。
研究显示:当人处于危险境地时,如在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或一艘正在沉没的轮船上,人们会在第一时间与周围的人联系:“老头,没看见我快淹死了吗!扔件救生衣!”
人们感到不安的时候倾向于独处。耶鲁大学一项关于口腔敏感度测验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吮吸婴儿奶嘴或自己的手指,在做这些被压抑的婴儿口腔期行为时,被试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所以,当问及是选择一个人做还是与其他人一起进行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大部分人面对焦虑不安时也选择独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可能表现不佳:“我为什么要吮吸手指呢?”“我行为异常,怎么办?”由于害羞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妥,所以通常选择独处来避免臆想中的被嘲笑。在自我防御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反馈的机遇,从而更深化了自己的害羞情结——“因为太害羞了,我不能去见人”。
这种自我防御式的孤立在自助餐会表现尤为明显,自助餐会通常以许多人坐在一起聊天告终。大部分害羞者会提前或延迟享受美食,因为这时周围的人比较少。为避免与人交流的尴尬,他们通常会选择桌角位置,或干脆把身边的椅子拉开,有时放上一件衣服暗示此位已占。当身旁有人时,他们一般会埋头看书或读报;如果有人愿意与其交谈,他们会把嘴里塞满食物来避免继续谈话,这些都是害羞者阻止交谈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来讲,许多害羞者其实乐意加入邻桌的聊天闲谈、愉快说笑。实际上,即使他们谢绝了邻桌的邀请,还是会为没有分享到这种快乐而懊恼万分。害羞者在接到他人真诚而温暖的邀请暗示时往往有大胆的举动。但对那些特别害羞的人,只有发出更强烈的信号才能奏效。当然邀请者也要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