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会让我们害羞?

(2015-08-09 09:23:03)
标签:

文化

分类: 段鑫星译著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害羞对害羞者意味着什么,我们接着探讨什么因素促使我们害羞。在下表中,总结出让我们感到害羞的各种人及情境。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和权威人士居于首位。但是亲属也会使人感到害羞。奇怪的是,不同年龄层的人,老人或是儿童,也都会让人感到害羞。甚至,另人惊讶的是,朋友和父母也会让人害羞。

表中列出许多让人脸红心跳的情况。最糟糕的要数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演讲,而且都是些大人物,还会为你的表现打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害羞的人只是在特定场合和碰到特定的人才会感到害羞。艺术家罗伯特·玛德威尔声称:一些商人和小孩子依然会让我感到害羞,而跟研究生和有报负的艺术家在一起就很自在。

一位女记者分享了让她感到害羞的特定场合,她说:

新闻是我的职业,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感到别扭,哪怕是采访一群人。但是,我在当地报社工作的十年间,被无数次地邀请向专业人士叙述我的职业,我总是借故推辞。每月编辑部开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自在,希望不要叫到我,让我在小组面前做评论。

 

什么会让你感到脸红?                                                                     

他人                                              害羞学生比例

陌生人                                                 70%

异性                                                   64%

学历高的权威人士                                       65%

地位高的权威人士                                       40%

亲戚                                                   21%

长辈                                                   12%

朋友                                                   11%

孩子                                                   10%

父母                                                    8%

 

情境

当我是公众的焦点(在很多听众前发表演讲)               73%

众多人群                                              68%

处于地位较低的群体时                                   56%

通常的社交场合                                         55%

通常的新场合                                           55%

需要自信时                                             54%

当我被他人评价时                                       53%

当我是大家的焦点(少数观众)                           52%

少数社交群体                                           48%

一对一与异性交流时                                   48%

受伤需要帮助时                                         48%

少数任务导向型群体                                     28%

一对一与同性交流时                                   14%

害羞越来越被密切关注,对如何克服害羞的建议就越多越具体,害羞者就越容易尝试和实践。另一方面,当害羞的念头悄悄流动时,我们就有更多的方法来审视和面对。

尽管有质与量的差别,但对“什么促使你害羞”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与害羞者和不害羞的人都至关重要。害羞者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他们谈到更多的是经历过些什么事,而不是这些事情的不同;产生害羞的情境和各种类型的人更容易产生害羞,这些人中就会有更多自我界定为害羞的人。

知道“为何害羞”、“何时害羞”、“如何面对害羞”仍然不能回答“为何害羞”。但是“请你告诉我为何害羞?”的问题促使我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征程。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分析害羞者的心理面貌,我们也将讨论害羞者的基本动力,并就害羞者将害羞认作为谦逊的原因进行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