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害羞
(2015-08-08 09:20:0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现在,让我们撇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们,无论是同事,邻居,同学或是普通相识的人。首先,对你的每个家庭成员做一个是否害羞的判断,接着,请他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么?”
也可以让他们猜测一下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对你很熟悉的人也问同样的问题。将你听到的答案记录下来也许对你以后的推测很有帮助。
依据不同的人群和环境来决定你调查的准确性和评估调查的灵敏性。和家人朋友分享这样的练习也许你会觉得的很有价值。也许这将引起一场生动的讨论,让那些害羞的人开口道出他们的真实感受。
我们调查到的害羞的人通常过高估计了害羞在一般人群中的普遍性。也许他们眼中这世界上害羞人的比例要比我们这些不害羞的人眼中的比例高很多。此外,在那些认为自己现阶段很害羞的人中,有一半认为他们的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相比辨别出一群人中谁害羞,观察者们更容易发现谁不害羞。那些暗自害羞的人们通常会通过这一关,那些仅在特定场合(如公众演讲)感觉害羞的人在其他场合也许就不会认为是害羞者。
当居住在同一宿舍的48名同学被问及彼此是不是害羞的人时,那些自认为很害羞的人,只有45%的室友认同他们的观点。相反,有1/3的同学认为他们并不害羞。(20%的同学不了解他们或是不确信)。那些自认为不害羞的同学,有近3/4的其它同学也认为他们并不害羞。然而,在另外16%的同学眼中,他们却是害羞的人。有一些害羞的同学,高达85%的了解的同学认为他们并不害羞。另一方面,有几个同学自认为并不害羞但了解他的超过一半的朋友认为他害羞。
为什么“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认为的你”有着如何之大的差异?你留下的印象当然不仅仅涉及你给他人的关于害羞与否的暗示。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是否认为自己害羞道德错误判断中吸取到很多教训。
在宿舍学习中,判断他人羞涩与否的另外一些原因是:那个人说话轻声细语,从不主动开启或是保持对话,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拒绝别人,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在,不敢和你正视,只和同样安静的一小撮儿来往。
那些被认为是不害羞的人呢:高谈论阔,充满激情,爱说爱笑,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引他人的目光,敢于目光交流,是天生的领导。
通常,那些并不害羞但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然的人会被人们错认为害羞。这种判断掩盖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正是异性中的一些人在和不感觉害羞的人相处时反而不自然。
那些并不是很有魅力的害羞者通常会很郁闷,因为别人误认为他们“冷漠、故意谦卑或拒绝”从而对他们态度不好。若是容貌好,别人会以为你是目中无人,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若是容貌不好,别人又会说你故意这样做因为你太无聊或是看不上这家公司。坦尼桑说,也许就是这样一位漂亮女人,“尽管她是害羞,但我感觉她很冷漠。”
我们之前讨论过害羞这个概念的模糊性,因为人总是善变的,在对待不同的人时又会有不同的态度。此外,我们面对着人们对于害羞这个判断的敏感性差异,他们是否愿意自己被界定为害羞的人。一些老师告诉我他们班里没有害羞的孩子,但同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有的老师认为1/3的同学都很害羞。在宿舍调查中,判断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有人判断65%的学生害羞,而又有人认为80%以上的同学并不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