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的23岁相遇
(2015-08-06 11:52:10)
标签:
情感 |
我们在23岁相遇
----写给即将读研的女儿
23岁,我遇到上海交通大学,你遇到贝勒大学。
我从一个农村姑娘还没有理解与适应城市生活就来到大城市。
你从一个国内三线城市的学生跨入世界大农村,这一步不知比我跨出大了多少步。
大学毕业,你到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不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只是想甩开不喜欢的年轻的自己及其完全没有理解的专业。
大学毕业,继续留在贝勒读书,追寻你想要的未来,经历了你考试GMAT的坚持,我慢慢看到你长大的模样。
我读交大,完全的转身其实是想寻找一个不确定的更好的未来。
你读贝勒,也是为了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明天和职业。
我们都是23岁,只不过时代的座标已经移到了28年。这期间,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内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23岁时,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仍然感觉是傻撒的,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只知道不喜欢徐州这座城市(可连我自己也不能相信,我居然就在这个城市安居下来,结婚生子,展开自己的生活,虽未喜欢却也从来没有离开)。也不确定喜欢自己的专业,在光明日报看到上海交通大学招收二学位的消息,欣然应考,现在想来很有喜感的是综合类问到弗洛伊德的著作时,我居然回答不上来,而后来,我又默然走上了心理学学习与研究之路,生活真是不是你想什么什么就会来,而是要默默等待生活给予我们的那些,安然接受。
我23岁时,已经有一个随时准备与我共度终身的人,那个人没有什么悬念就是你的父亲,年轻时不懂爱情,那个时代的人缺乏现实感,至少我是这样的,只活在自己理想的世界中,那是一个理想高于一切的时代,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的,20多万字的书信往来也证实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恋爱模式。也是纸上恋爱,不涉及彼此的经济往来。
我23岁时,基本属于未曾启蒙的状态,对女生的美丽与青春的韶华及年龄未曾建立你自己内心的认知,依然穿着质朴的只要有衣服穿就好的状态,而年轻从来就不与金钱有关,只与状态相关,奔走在交大的各个社团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呆傻和参与感,现在想来当时混得是参与感,所有的热情都放在学习及其活动上,日子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23岁时,基本是自给自足,而且要供养老人,我的奶奶,你的太太,一直是我生命里至亲至爱的人,她们给予我所有关于爱与家庭的一切,倾其所有,交给我朴素的人生道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定坚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个非常穷困的家庭里一点点磨练长大,却没有让贫穷成为心理上的限制和阴影,我58元的见习工资每月给奶奶50元的生活费,8元钱无论如何是不能养活自己的胃的。将知识兑换为收入,在交大读书时我便去做家教,从徐家汇坐26路电车摇到豫园,再穿过热闹的旅游风景区,转到弄堂,最困难的不是教孩子,而是上厕所,老上海家里的马桶那红红光光的漆面下,这是一户典型的弄堂老上海家庭,一做就是一年,期间也有去过高大上,见光死的家庭,也有短期的家教……记得有一次,家教结束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也如今天般下着雨,电车上只有我和司机,一个人的专车,两个人的沉默,只有电车上面的眉毛划出的沉寂的声音,那个时候也在想,为何老批发给我这些辛苦,这些劳顿,现在看来却是丰盛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青春餐。
你23岁时,已经远行海外,一个人打理自己的生活四年,从一日一餐到所有学习,从完全陌生到渐渐融入,期间也经历着各种不易,初是一个不愿意更多谈生活与学习不易的人,谈到这些总是风淡云轻,妈妈知道,每个痛点后都曾经有过伤痛,而成长各人自有自己的承担。那些一个人的日子,是如何熬过的,那些听不懂的课程是如何消化的,那些寂寥的周末是如何慢慢走过的,而那些与青春爱恋有关的记忆又是如何侵蚀着的?这些妈妈都懂得,你的不容易。
你23岁时,已经能够舒张开来,展示青春的美丽与自如,能够合理地搭配衣着,能够享受生活给予的馈赠,自由自主,这些妈妈从内心感谢你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盈内心更加自主的时代,珍惜你自己的好时光。
你23岁时,有大把的剧可以追,有演唱会可以听,有微信可以互动,还有每天浪般涌来的海量信息,可它消耗的是时间,你们这个时代既有各种可爱的剧透,却也透支着健康与时间,每当看到你举着手腕看手机时,有一种心疼叫妈妈觉得心疼,事实上你的行为我也经常出现,只不过是要控制节奏。爱你身体呵,与身体合伙,共同成长,从低头族到昂头族。如果说我的23岁是相对匮乏的,而你们面对的是选择的困惑甚至困难,时间的选择、机遇的选择。
事实上,老天从来不会亏待某一代人,也不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某一代人,与我们相比,你们的机会更多,挑战也更多,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一个岗位数千人等候的情况并不鲜见,在整个社会集体焦虑的情境下,个人被挤压的焦虑也会弥漫开来,而比较带来的不舒适感会伴着你们这一代人前行。
好身体才是根本,有一个自己喜欢能够坚持的运动,为自己的健康加分呢,这是命根子,从年轻时就要有健康的意识与行动,重要的是行动,年功不如月功,月功不如日功。
好心态是幸福保单,你们刚刚展开的人生画卷绝非四季长青,更多可能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越努力越幸运呢。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好的年龄遇见一个对的人,一个愿意与你共同创造并且共享生活的人,完全不要相信网上所谓的爱情宝典,爱一个人,要看他核心的品质,而不是外在的包装,在一个普遍看脸的时代能够独具慧眼,这才是真的修练。
读书也是为职场做好准备,两年后面对的职业选择,你要用每一天去兑换,用你的时间兑换你的明天。
初,孩子之于父母更多的是内心的牵挂与远送的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日程兼程;既然选择了未来,就是一往无前;既然选择了生活,就要心情感恩!
20154年8月6日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