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方式
(2015-04-27 08:11:19)分类: 段鑫星译著 |
我们不必感到困惑。之前提到的飞机事故事件是我的朋友菲利普的亲身经历,当他开始踏上回家的飞行时,他再次体验到了预感。当时他正在飞机上打盹,突然看见一副飞机即将降落,却脱离轨道飞行,面临侧翻的画面。恐惧感顿时塞满他的心头,他试图解释接下来将要怎么做。幸运的是,这不是菲利普的第一次飞行之旅,也不是第一次体验飞行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感,更不是他第一次在飞机上经历的预感。
菲利普已经自制了一个精神状况检查表,以此来判断偶尔出现的精神体验:是预感还是偶然出现的飞行恐惧。通过精神状况检查表的自我诊断,他逐渐发现了飞行恐惧体验与预感的区别。他将之标注为飞行过程中遇到特殊问题时突发的强烈的精神体验。他自知这种平常的焦虑感可能会逐渐蔓延全身,也可能会通过脑海中读到或听到的信息做出预警。伴随着焦虑感的产生,也出现了许多疑问:假如机翼跌落了将会怎么样?或者万一飞行员睡着了会怎么样?菲利普的预感,在另一方面,也让他在遇到特殊问题时,更加懂得保持冷静,迅速地做出清晰的决断。
一旦菲利普将此确认为预感时,这个决定也将引出一连串亟待解决的疑问。他可以选择下飞机吗?能为即将到来的事故做相关准备吗?需要提醒飞机上的其他旅客吗?还是告知飞机上的服务人员?疑问看似层出不穷,但是菲利普一旦将之确认为预感体验,他便可以预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将会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菲利普已经确定这种预感体验是“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从他自身的预感体验以及经验总结来看,菲利普相信未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出现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之中,并坚信其是不可改变的。当别人也经历着类似的预感体验时,菲利普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迅速帮助他们做出分析。他并不担心也不奢求改变未来必然发生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最后飞机肯定会安然落地,旅客们会安全到达目的地,并依次下机。菲利普对预感的理解,有助于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并提出相应对策。他没有拉响警报器,只是在座位上调整心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恐惧体验(不是致命的)。因为他知道这种经历是他人无法理解并束手无策的事情。在菲利普经历强烈的恐惧体验时,这种认知能帮助他时刻保持镇定。
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或者说,对菲利普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吗?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迅速提出应对策略总比“消极惶恐”要好得多。他保持镇定,并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理性反映,这使得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都可以满怀信心地应对。
菲利普也知道,任何一种预感体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体验预感的最初时刻,它伴随着即将发生的事件在头脑中的闪现。只有未来事件在头脑中闪现的初始时刻,预感体验才有了存在的证据。当飞机安全降落后,菲利普仍然心有余悸。现在他的预感体验与现实情况不符,他既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感到些许的失望。他甚至怀疑之前预感体验的真实性,以及他对预感体验的判断是否有误。
而后,当菲利普回到家,收看晚间新闻时,他看到一则新闻:一架飞机在安全抵达目的地之后,在同样的飞行轨道上发生了偏移,侧翻在旷野中,围观群众与飞机上的旅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这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与他一小时前在飞机上所预感到的画面,完全一样。他被自己的预感惊呆了,这真的是发生在未来时空但并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灾难。
许多人读到这里,可能就不想再读下去了。在菲利普的故事中我们好像只看到预感带来的负面消息以及人们可能会遇到的无助的境遇。大部分研究者和读者最初只会关注到预感与灾难事件的关联。关于预感,如果人们从未听到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可能会质疑经历过预感体验的人所陈述的事情的真实性,也会怀疑这些经历过预感的人是否曾将自己置于预感的危险情境之中。
这说出来可能有些令人汗颜,预感所揭示的事实,只是未来灾难事件的某些微小瞬间。在预感的情境中,人们无从应对。与可能危及生命的大风大浪相比,预感所揭示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而已。
在我们漫长的生命旅途中,预感也可以是欢快而有趣的,它就像人们身上摘不掉的痣挠不掉的痒一样,如影随形。有时候,预感带给人们的是对未来灾难事件的提示。但更多时候,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繁缛细节的体现,不需要任何的警示。比如:一位女士突然预感到她的两个朋友将会见面相识,并在今年相恋完婚;一个男子边走边哼着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旋律。一小时之后,他在自己的汽车广播中听到了同一首歌曲;一个小男孩在电话铃声响起之前便产生了强烈的预感;一位女士突然想起她的一个许久未见的老友,第二天就在逛街时偶遇了那位老友。这些微不足道的案例都向我们展示了预感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们虽然微小,但不可忽视。
很少有人通过系统的方法,利用预感发生时琐碎的瞬间景象来研究预感的警示内容,就好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期望关注和平事件,而不是灾难事件。我们追溯到1972年,这一年约翰.邓恩(John Dunne)在其著作《时间体验》中提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有多少人会将自己的预感经历与梦境相结合,来揭示预感事件的真相呢?两位研究者通过观察梦境来揭示预感事件,他们发现,大量预感的瞬间均在之后二十四小时左右出现。3如果两位研究者不将梦境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他们是不会发现梦境与预感的关联性;正是因为及时地关注了早期的梦境内容,他们才能正确地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