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的难题
(2015-04-26 08:10:02)分类: 段鑫星译著 |
预感的难题并不罕见。研究显示:任何人都可能具有预感的能力,男人和女人,孩童和成年人,科学家和艺术家,服务员,农民,警察,护士以及老师,商业顾问,学生,工程师,部长大臣等,无一例外。据我所知,大多数人都可以至少讲述出一段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类似预感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自己,不管是谁,这些故事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一个从全球人口的大样本的调查显示,全球至少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的人群,经历过这种超自然的体验,而他们所体验的事件,有一半属于预感的范畴。直觉实验的指导者——理查德S.布劳顿博士(Dr.Richard S.Broughton)1指出,全球有大量人群曾经历过不为社会文化所认可的预感体验,经历过预感体验的人占调查总数的10%至15%,但将此比例投放到北美国国家,就表示该国家有数以千万的人曾经历过预感体验。2
预感文化源远流长,它出现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在当代西方文化中,它几乎与所有曾发生过的具有时代象征性意义的事件都有关联。但在当代社会,预感文化遭遇质疑、恐吓以及消亡的危险,人们将之视为无稽之谈。尽管如此,人们的质疑并不能阻挡预感文化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它不顾人们的争议,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凭借着大胆的论断,光明正大地向人们长年累积的常识发起挑战。这不得不将人们逼入一个两难的选题之中,是坚守我们熟知的常识,还是坚信头脑中曾经历过的预感的真实性?
当我们面对预感时,它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罕见性。因此,谈论起它们,我们总是无从下手。预感可能是人类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关于其价值与意义并无定论。因此,人们无法自如地与他人谈起自身曾经出现过的预感。人们不知道怎样处理预感现象,就好像无法解释“梦”这一事实一样。人们也不知道怎样辨析瞬间出现的预感。因此,当未来发生的事件应证了之前曾出现过的预感时,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张大嘴巴,满脸讶异。人们无法从日常生活之中区分预感的真实性,所以人们困惑于当下发生的所有事件都是曾经预感的应证,还是世间万事均与预感无关,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毫无疑问,对于预感的认知,大部分人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是惊吓,倍受打击以及被恐吓。因为没有任何可用的准则来区分一种体验到底是预感,还是人们对未来的思考(比如对恐惧的联想),因此人们不知道是及时抓住机遇预感未来,还是寻求朋友的答疑解惑,很多人对于瞬间的预感经历,都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