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同心一家段鑫星
同心一家段鑫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11
  • 关注人气:5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感》简介

(2015-04-25 08:48:31)
分类: 段鑫星译著

 你会怎么做?

假设你正坐在一架飞机上,杂志遮面,昏昏欲睡,身边过往的乘客熙熙攘攘,轻声交流。突然,头顶的警报器响起,通报飞机发动机出现故障,需立刻返航。返航途中,你小憩了一会儿,睡梦中你好像看见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车轮摇摇晃晃地向前行驶,然后坠落,就好像一架脱离轨道的飞机。然后你预感到飞机在正式降落之前,将会脱离轨道飞行,飞机上的乘客大声尖叫,你也难逃其外,机舱内一片混乱,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你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大多数人可以理解这种因飞机失事而产生的恐惧感。曾经经历过飞机失事的幸存者可以深刻地理解这种短暂出现的焦虑感,他们将这种感觉称为“面对突发的飞机事故时,因无力处理而产生的焦虑感”。他们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驱除杂念,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期待奇迹的发生。

当你阅读这本书时,可能还会发现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这种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担忧,也被称作“预感”。这些突发的想法,多数不为外人所认同。这一系列信息的呈现,并不是焦虑的新型表现形式,而是危险即将出现的警示。如果你认为你所预感到的这一切是真实的,接下来你会怎么做?你是通知飞行员,提醒他驾驶飞机时千万当心不要脱离飞机轨道飞行,还是倡议飞机上的乘客与你一起乘坐降落伞,离开即将失事的机舱。又或者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即将发生的飞机失事,直到确保万无一失为止?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预感,那你相信自己预感到的失事画面吗?你又将怎样处理这些毫无事实依据、紧张而又无序的主观经验呢?

在现代西方文化中,预感是不为人们所接受的。据推测,“预感”这一概念起源于远古时代。西方启蒙运动之前,人们的思想信念是建立在封建迷信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基础之上的。在启蒙教育阶段,我们便被告知预感属于前理性、前科学,我们最好对它置之不理。

预感似乎挑战科学对未来时代发展的展望,法律的制定,人们的自由意志,以及上帝的旨意。很多拥有预感能力的人都会感慨,能够预见转瞬即逝的小概率事件,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