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现实解释
(2015-02-13 08:34:06)
标签:
佛学 |
分类: 段鑫星译著 |
第三个常见的解释是他们没有任何希望,于是除了带走自己的生命,他们一无所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这些人,他们是典型的宿命论者,对于未来没有信心,极其缺少享受当下的心情。他们对现状不满同时对未来也没有美好的憧憬。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很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能改变未来。由于对充满愤怒、被害及仇恨的过去念念不忘,他们极有可能选择暴力手段得以解脱。
对美国与中东地区经济的对比可以证实这一解释。与美国相比,中东地区的人们生活状态极差。并且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文化上经常会感觉被西方侵蚀。在西方人看来,物质上的贫乏可能导致愤怒,因为西方人眼中财富与快乐是同等的。然而中东地区的人们不太可能用金钱来衡量幸福。
对于自杀爆炸者的研究证实了中东地区人们的观念,他们并非是由于对现在的生活无望和无助。新加坡政府发表的一个白皮书中有与穆斯林恐怖分子的采访记录,它的结论是:“他们既不会流露出对敌人的恐惧,也不会表达所谓的绝望感,也不会表现出因为缺乏其他生活选择而产生的‘反正也没有什么会丧失’的感觉,而缺乏生活其他选择是同其经济理由相一致的”。哈桑采访了其中的一些人,其中有一位自杀爆炸者――在引爆之前,以色列的安全武装力量就逮捕了他。哈森询问他为何采取自杀式爆炸时,他回答:“精神力量会使我们进步,而物质力量只会让我们退步,自杀的人就可以不受物质力量的影响了。”
与美国相比,中东地区相对贫困,但是贫困并不会妨碍人们怀有希望。因为如果能妨碍,那么随着全球性经济的繁荣,自爆应该相对减少。我们只想澄清一点:贫困不会导致自爆。现在自爆的发源地贫困程度降低了,但自爆事件并未下降而且呈上升趋势。因此,贫困不是导致自爆的唯一因素。自杀者精神正常,身体健康,生活在正直的群体中,而且他们自己也是很正直的人。他们并不贫困,也没有被剥夺公民权利,没有太疯狂——至少跟他周围的人是一样的,虽然这个群体与美国相比相对贫困些。
我们要澄清的事实是,消灭贫困并不能阻止自爆的发生。成为自爆者的人一般并不看重金钱,尽管和同伴相比也不是很穷。自杀性爆炸是个复杂的问题,必然需要复杂的解决,其中必须考虑这个因素:对超越生命的来世“未来”的信念所产生的动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