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断?
(2014-12-10 08:46:17)
标签:
娱乐 |
有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到底是头脑的哪个部分进行自我感知,进而试图从行为来推断我们的感受?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定人们通过刻意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断出内心的感受。尽管我们能确定地进行假设和推断,但适应性潜意识也可能从我们的言行举止做出推断,而我们并不自知。事实上,适应性潜意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我们及周围环境做出推断。
之前我们在萨克特与惠勒的研究中看到这种非意识推断的范例,被试在注射肾上腺素后观看电影(参见第六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注射肾上腺素的被试,发现自己在看电影的时候心跳加速、掌心冒汗;当结果显示,他们比没有注射肾上腺素的被试容易发笑时,他们会把这些激烈反应或多或少归因于影片太好笑了。然而,这些推断似乎都是不自觉地形成的。因为询问影片的有趣程度时,两组被试的陈述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他们是凭借意识,就自己喜欢的喜剧片类型评断。正如有人说‘我无法理解为何看着电影显得如此激动,通常而言我很讨厌杰克·卡森和这类无厘头的搞笑片,我刚刚就是根据这个来填写问卷的。’换句话说,适应性潜意识根据被试的生理反应来推断影片的搞笑程度,观看影片时,被试微笑的时候多,还是大笑的时候多;反之,在意识层面进行推断,则会得出相反结论。
我们很难控制非意识对自己做出的推论,因此,意识层次尝试进行自我认知不失为良策。这样,人们有意识的自我叙事,可能会更好地适应发生于非意识层面改变,例如什么样的电影他们能发现趣味,他们可能更喜欢谁,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感觉更舒服。我并不是说,人们要保持自我警惕,以便对自我叙事的准确性不断提出质疑。然而,当面临重要抉择时——例如,是否结婚或生子——人们会明智地变为自己的的敏锐观察者,而不是进行徒劳的自省,正如第八章所讨论的。
还记得前面章节所讨论那个只知道自己害羞却发现不了其他优点的迈克吗?要是他多注意观察,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其实非常外向。通过以上观察,他可能就会意识到原来关于自己害羞的想法已经成为过去式,必须修正才能和适应性潜意识相吻合。人们意识层面的自我叙事通常过于消极或有局限性,如果人们愿意修正这种自我叙事,使其更符合非意识的特质、能力和感觉,这样对自己更有利。不过,较常见的是,大部分人在意识层次的自我看法太过积极,虽然维持积极的错觉可能会使自己免遭精神性痛苦,但是如果想要成长或者改善,就必须清楚自己的偏见可能多于想象,或者像亨利·希金斯一样,其实他并非那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