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更好地解读他人眼中的自己?

(2014-12-05 08:09:16)
标签:

佛学

人们相当准确地了解他人对自己特质的看法(例如,他们多么善于交际,多么智慧,或是多么能干),以及他人对自己喜欢的程度。但这个准确性多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将自我认知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且并不是因为我们善于读懂他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想象一下,假设莎拉认为自己非常聪明,并且前提是其他人也这样认为。莎拉根本不需要观察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映像;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反馈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而原因就是其他人也赞同她的自我认知。

但是当人们的自我认知与反馈评价不一致时,正如之前麦克的案例,会发生什么呢?为了从他人那里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这里存在一个矛盾,然后通过观察及倾听他人,来确定他们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大量研究显示,这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尤其当他人对我们存有负面印象时,他们往往会将此隐瞒。当我们告诉一位很好的同事,她对服装的品味极差,或是她的新发型令她看起来老了十岁,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人们总是对朋友讲出对其的全部看法,那么他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即使告诉我们别人的真实看法,我们也很难正视这些看法。如果鲍勃认为自己是一位优秀的故事讲述者,他可能会忽视或曲解其他人的看法,因为他们并不这样认为。例如,当鲍勃讲关于他菜园子的故事时,苏一直在看表的这一事实。当读懂了他人的话时,这尤其会威胁到积极的自我认知。所以鲍勃可能会以乐观的心态来解释苏的行为(“尽管苏约会迟到了,但她还是不忍错过我这么精彩的故事。”),而不会对此感到不安,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健谈者。

我并不是暗示,我们完全不能看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时,我们被迫直接面对他人的观点,例如当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分数,或是员工从老板那里得到绩效评估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确定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有时候人们会设法得到至少一丝曙光。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要求经历了六周基本训练的空军新兵,评价他们自己及彼此的特质,并思考其他新兵对自己特质的看法。

人们如何准确地猜测出,他们的新兵战友认为其人格障碍的程度,例如自恋、强迫症以及依赖症(dependency),而研究者对此特别感兴趣。在我们看来,问题的关键是人们控制自我认知后,其反馈评价准确性的程度。例如,如果人们认为大多数同龄人觉得他们有依赖症,那同龄人真的会这样认为他们吗?重要的是,研究者要从统计意义上,消除人们自我认知中的这种关联,从而排除一种可能性,即人们简单的将反馈评价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正如之前提到的,人们往往会认为,“嗯,我觉得我有依赖症,所以其他人或许也会这样认为。”对被试的自我认知进行控制后,研究者还对其客观自我评价的准确度进行了评测。

事实证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真的认识到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们没有以这种方式审视过自己。然而,准确性的程度不是很理想,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人们对其的猜测与他人真实看法之间的平均相关度仅为0.20(相关性0表示不准确,相关性1表示完全准确)。

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准确性?有这样一个办法:当明年十二月份给朋友们寄送节日贺卡时,或许我们可以附带一份问卷,请他们详细描述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例如他们是否喜欢我们,是否认为我们智慧、宽容、诚实、敏感、乐动。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我们应该提供邮票和注明姓名地址的回邮信封,这样我们的朋友就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将问卷寄回。但是,当我们对结果进行汇总并据此调整自我认知后,我们真的会变得更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