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的过程很重要

(2014-11-13 08:41:00)
标签:

佛学

分类: 段鑫星译著

一种可能性是:追求目标的过程和实现目标一样令人快乐——即使不一样可能还会更胜一筹。我通常会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搜集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然后将写出的文章寄到心理学杂志。最辉煌的时刻看起来可能是,当收到编辑回信说我的论文已经审核通过,准备发表的时候。毕竟,这是一系列工作的结晶,也是这些月来我所努力工作的目的。的确,收到这封信时,我是相当开心的——这肯定比接到通知说我的文章被拒绝了更开心,但是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当我离目标更进一步的时候,当研究生告诉我,我们最近的调查数据看起来很不错时,或者当我一整天写作很有灵感时,这些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旦项目完成,文章发表,我的注意力将会转移到下一个项目。

人的一生中有奋斗方向是很重要的,一旦我们达到目标,我们将会转移视线,朝着另外一个目标努力。实际上当事情进展的很顺利,我们达到了一种“沉浸”的忘我状态,就会忘记自我和忘记时间。一个作曲家曾这样描述他的作曲经历:“整个人处在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感觉到自己好像不存在了……我的手好像没有了知觉,眼前发生的一切好像都与我无关。我只是坐在那,以一种敬畏和惊奇的心态面对一切。音乐随之流露出来。”这不仅仅是艺术家才能拥有的经历,人们几乎在每件事中都可以经历沉浸其中的感觉。

假设你参与了一项重大的实验,并身处要职,这个实验给予你需要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得到金钱、食物、关爱、性、名誉以及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唯一的是你不能做任何事情,也没有增加或减少奖励的可能性。事实上,为了能够得到奖励,你必须每天花八个小时在房间无所事事——无事可做,无人交谈,无书可读,无画可作,无曲可编——简而言之,你不能做任何事情。即使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这也是地狱般的生活。相比较来说,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截然不同:适度的、有形的报酬,你只可以赚到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少许的奢侈品。但是每天你都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这个极端的案例中,少有人愿意选择第一种生活,放弃第二种生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认为有时候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第一种生活方式。我看到很多毕业生在努力寻找一份有着丰厚收入的工作,即便每天会面临令人心烦得的琐碎工作(税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或许只是相对于我而言)。第二种生活方式就像一个尚不出名的艺术家,一个喜欢过与众不同生活的社会工人,或者是对退休账户的最新改革不满的税务律师。他们认为每日忘我的工作比月末的薪水更重要,只要收入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

沉浸和专注一件事的重要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朝着积极的目标去努力——就像我曾发表的一篇文章——之所以没有带来持久的快乐,是因为达到目标以后,我们的思维便会转向一个新的问题。然而,同化的观点可以预测:无法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将会给人们带来持久的悲伤,尤其是如果这次失败会阻止你投入到日常的、快乐的活动中去。尽管这种失败是痛苦的,但悲痛不会像人们想象的维持的那么持久。例如,我和丹尼尔·吉尔伯特就发现,助理教授如果在大学里未能被聘为终身教授,他们常常会夸大悲伤的持续时间,因为很多助理教授都把获得终身职位当做主要的人生目标。

另外,一些重要的人生事件似乎会促进人们的追求目标,但也不会产生持久的快乐。获得百万巨奖可以帮助他们朝着先前不可企及的目标努力。例如去旅游,去法律学校学习税法或者在家里学习编织。这为什么不能使人们更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