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的因果关系

(2014-10-26 08:13:22)
标签:

佛学

但是人们在什么程度上能回应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的衍生品呢?很显然,适应性潜意识是很多行为的产生源,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不可能直接获知回应的原因。但是至少有些时候,人们还认为是意识本身导致了行为的发生。

例如,我们在一家快餐店里,看到一个顾客点了一份鸡肉三明治,我们走过去问她为什么要点这个。她或许会说:“我通常会点汉堡、薯条和奶昔,但是我今天更想要鸡肉三明治和无糖的冰茶。他们味道很好而且更健康。”这确实是她在点三明治之前的想法,所以正好能回答她为什么要点这些——一个明确的情况下的一种意识的因果关系。

事实果真如此吗?例如,几天前,快餐店的某位顾客遇到一个胖子,于是乎,他(她)想到了体重和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更愿意点一些比汉堡、薯条和奶昔的脂肪和卡路里少的食物。他(她)知道自己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意识先于行动——但却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这些想法。这个例子表明,意识的因果关系问题很难回答。几乎有很少的例子表明,一种回应纯粹是适应性潜意识或者是意识的衍生品。

这里衍生出一个问题:如例子所述,我们并不能清楚的看到先于行动的意识如何发生作用。就像第3章提到的,丹尼·韦格纳和塔利亚·惠特利认为,有意识的意志,它的经验通常就像相关数据,一种类似于“中介变量”的错觉。我们经常会在一个想法之后紧跟着一个行动,并且认为是这个想法促成了行动的产生。事实上,中介变量,一个潜意识的意向,已经产生了意识思想和行动。例如,看到胖子,就会想到健康食品,并点鸡肉三明治。意识思想或许不能引发行为,即使他们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韦格纳和惠特利的刺激理论说明:某种意义上的意识不能作为其引发行为的证据。意识思想的因果作用被夸大了;相反,它们通常是由适应性潜意识引发出来的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