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抗震救灾
(2014-05-30 07:07:26)分类: 压力应对 |
生命是这世界上最崇高的礼赞。
——【罗曼罗兰】
段老师:
您好!
提起笔,我心中有万千感受,都不知该从何下笔,我觉得我变了。
最近这些日子,我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也因为感动。我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千里之外。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因为被感动,参加了抗震救灾。我在那里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祈祷,不停地参加到繁忙的救助工作中。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一次又一次亲历死亡的时候,我不能用文字来描述我的心情。记得第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血淋淋的出现在我眼前,奄奄一息,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直到有人大声叫我,才回过神来。不断的抢救不断的死亡,我真的只能用脆弱来形容。
段老师,原谅我没勇气继续写那些死亡。当我那么接近死亡后,我整个人就好像麻木了一样。回来后,我脑子里整日思考的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整日脑子里都是那些挥之不去的辛酸画面,生命到底是什么?我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死亡?我如果死了,我会不会那么疼?
段老师,我觉得我有点走火入魔,整天陷在死亡的恐惧中不能自拔,您能帮助我么?我想象原来一样……
小商
2008.5.30
小商:
你好!
首先你令我感到震撼和感动,因为心怀爱与真诚,以年轻的面貌充当着祖国灾难的救援者。你在悲伤中奉献着伟大的爱。正是有千千万万象你一样的年轻人,我们才能坚持到底,毫不松懈,万众一心,让天府之国再绽放美丽的笑颜。你是让我敬佩的。
凡是参加地震救援的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把自己暴露在应激事件中,非常容易产生应激障碍甚至产生心理崩溃。从灾区救援回来后,你也需要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与哀伤,有一位从灾区回到北京的记者,早晨起床听见鸟鸣,再看看自己躺在舒适的被窝中都有负罪感,巨大的生活反差、高强度的救援都使人处于心力交瘁之中,这也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看到“整天陷入死亡的恐惧中不能自拔”时,很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创伤辅导,帮助你尽快恢复,使生活回到原来的状态。
值得肯定的还有你的责任感,你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对于每一人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也尊重自己生命的段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在面临那样的一场灾难后,有你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你经历了人世间最悲惨的一幕,你目睹了世上最痛苦的场景,你从中获得宝贵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经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希望你能尽快地走出那梦魇一般的回忆,我有几点建议和你分享:
1、敬畏自然,善待生命。理解这次地震是前所未有的特大灾难,人类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还是显得很渺小和无助,学习接受,学习表达。
2、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现在,你可以经常性地和朋友聊聊当时的情况,将心里的情绪发泄出来,表达自己的哀伤。
3、适时地将这些感觉和救灾经验与其他有救援经历的人分享,这是缓解压力,抒解不良情绪的重要手段。发觉自己的不良情绪后,要及时地将这些不良情绪予以表达,尤其是表达给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其他救灾人员,更容易得到共鸣和响应,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抒解。
4、给自己适时的放松休息与睡眠,注意进食,避免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即使不太想吃东西也要定时定量饮食。身体上的不适也会加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因此尽自己所能地保重身体、保证适当的饮食是十分必要的。
5、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比赛、社团等,加入到精彩的校园生活中。给自己适时的放松、休息与睡眠(环境尽量保持安静、舒服)高压力的救援工作造成的精神高度紧张是形成各种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暂时停下来,学会放松与休息。
试试上面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多看相应的书籍,让自己的情绪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投入正常的生活,祝福你!
段老师
2008.6.1
【温馨小帖士】
勇敢是悲伤的恩赐。
死亡只是一段岁月的结束,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生。
任何一条生命,无论贵贱穷通,无论穷乡僻壤,都是值得尊重的。
【心灵咖啡屋】
与生命为伴
2008年5月12日后,地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课,对生命有了另一种情怀:与生命为伴。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个体的吗?生命的本源是什么?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引发哲学家数千年的争议,我不过是世俗生命中的凡夫俗子,只知生命原本偶然,是一种馈赠,一份给予,一份多得,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呢?
很多时候,我们应当回归生活,生活乃至高的目标,任何时候,当我们面临不堪重负的生命,我们只要想想为何要这样?心中便明镜般。
读书,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生活,而每一种生活既然选择就要风雨无阻,一路前行。
关照生命。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却发展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从狭义上讲,也属于我们爱的人与爱我们的人;从更广阔和意义上看,每一个生命都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我们要用心珍存。
(段鑫星心理课堂:www.xxd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