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家人早团聚
(2014-01-10 07:22:30)分类: 农民生活 |
事例描述:
小伟和妻子小玲结婚三年,可是在一切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小玲在上海一家鞋厂当工人,小伟随着其他老乡跑工地,干木工。两人结婚后第一年就生了孩子,放在老家让父母帮忙照顾。现在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孩子小,还不懂得想念父母。小伟夫妻俩尤其是小玲却对丈夫和孩子日思夜想。有时候下班后回到住处,看着空空荡荡的房子,小玲的眼泪忍不住直流,她很想知道丈夫和孩子过得好不好,但却只能在电话里听听他们的声音。有时候孩子不听电话,或者不叫妈妈,小玲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但是生活所迫,分离是不得已的选择。现在小玲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能来到上海的工地干活,夫妻俩多挣些钱,把孩子接到身边,一家三口能够团聚。但她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过来人支招:
我们的情况差不多,我和妻子当年也是分隔两地。我在浙江,她在广东,孩子让四川老家外婆带着。我和妻子见面的时间很少,看孩子也只有春节时候短短十来天。一家人聚少离多,孩子和我们的感情也比较淡,一点都不亲。后来我想办法在浙江给妻子找了个工厂,干了几年也攒了些钱,于是就把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浙江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安排相当到位,我们孩子和当地孩子受到的待遇差不多,我们也安心。现在孩子就要上高中了,自立能力也强,和我们的感情也很好。
所以,小玲夫妻俩要先想办法解决夫妻分居两地的问题,只有夫妻两人在一块儿了,劲儿才能更好地往一块儿使,把孩子接过来才有可能。
心理师和你聊:
人都有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尤其是夫妻、亲子之间。如果不能成功建立这种亲密关系,不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会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缺失感。这种缺失感的补偿,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相处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小玲和小伟不妨尝试着找些解决方法:
1.换工作。夫妻两人两地分居无论怎么说都不利于感情培养。即使为了钱,也应该注意两人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更何况还有孩子的问题。两人在一起生活,不仅可以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精神上也可以相处支持。
2.创造条件多与孩子相处。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自然不会与父母亲近,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平日里多打电话回家,节假日的时候再难也要回家看看孩子。
3.等到条件成熟将孩子接过来同住。一方面是自己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适应问题。努力打工挣钱,经济问题会解决的。而孩子的适应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先和孩子处好关系,当把孩子接过来之后,要及时多次的和孩子沟通,力求能慢慢适应新生活。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做好一切准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家三口会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