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教育幸福感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幸福感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几乎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所有的父母费心尽力地教育、培养孩子,其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幸福的人生。父母在儿时要为孩子种下幸福的“种子”,长大后才可能收获幸福感。我们家长是否真的给予孩子一个个幸福的童年?
一、什么是幸福与幸福感
什么是孩子的幸福?幸福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句温暖的话,一张展开的笑脸,一只正在奔跑的小狗……孩子要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在孩子的心里,幸福就是件特简单的事。简单到一小堆沙土、一盆水,一只正在爬行的蚂蚁,一群做迷藏的朋友……
孩子的幸福感,即对幸福的感知力需要一个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正如一盆娇弱而美丽的花朵,需要精心的浇灌、施肥和剪枝,需要妈妈用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用心培养、积累,一点点,一步步,一天天地感受。对于学龄前儿童,自然、传统的游戏是培养孩子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就这一点讲,农村儿童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城市儿童,因为他们更加接近自然;独生子女的幸福感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照;而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随着考试压力的年龄逐渐下移,被剥夺的童年伴随着幸福感知能力的下降。
二、拥有幸福感孩子的特质
拥有幸福感孩子的六个特点:
1)
2)
3)
4)
5)
6)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1.给孩子自主权
好处:孩子有适度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交友的困扰时,家长要允许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好友伴关系,也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如何处理,能够让孩子学习成为他自己。
原因:孩子有自主权,能够独立面对将来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能够有主见,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并且积极应对,因为能够积极应对困难的人更拥有幸福感。
2.教孩子关心别人
好处:教会孩子关心别人,也就让孩子拥有进入社会的准行证,这样的孩子社会化过程会很顺利,会有很多朋友,特别是当遇到挫折、失败时,孩子能够得到来自伙伴的强烈支持,不会因为挫折和失败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无助感,使孩子一直拥有希望,会强化其幸福感。
原因:爱是孩子一生的营养液,爱不是天生就会的,是需要后天学习的,而爱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一个不关心父母的孩子缘于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爱别人,只知道无条件的一味给予,却没有教会孩子把爱给出去,孩子就会视别人的关心为理所当然,变得自私、情感冷漠甚至冷酷。
3.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好处:孩子最初的舞台是家庭,学龄期的儿童学校也是孩子的舞台。父母要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来客人招呼等小的社会技能,家长鼓励孩子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学习之外的有益身心的活动,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展才干,长本领,而且提升自信心,增加幸福感。
原因: 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就有机会发现自己的才能,让更多的人发现孩子的能力,还可以开掘自己的潜能,慢慢地接近自己内心,知道自己内心的需要。
4.教会孩子面对失望
好处:班干部落选、考试失利、小朋友失和、盼望的礼物父母忘掉了、做的事情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等,都可以引起小朋友失望的情感体验。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失望的局面,你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孩子从失望中学习经验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且尽量做得不要让别人失望。
原因:失望是与希望相对的一种心理情感,面对失望是需要极大的心理勇气的,而这种勇气最初是父母给予的,孩子慢慢接受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从失望中体会别人失望的情感与情绪,更容易换位思考,避免长大后的“优秀综合症”。
5.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好处:家长的“相信孩子能够一点点长大,一点点面对生活”,而且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并且尽快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迎接新的挑战,如有积极情感的孩子更关于从失败的考试、失和的朋友关系中学习到经验,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面对,如面对学习的失利,从自己找原因,而不是逃避或者从外部如老师讲得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题目太难等,这样的孩子更多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更多幸福体验。
原因:积极的情感是人一生的财富,能够使我们面对失望、挫折、失败等生活事件,并且从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孩子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并且用它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而且欣赏别人也使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资源,在长大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获得更多支持。
6.有效称赞,不要机械地表扬
好处:有效称赞,是就孩子取得的具体的成绩给予直接正面的肯定,让孩子在肯定中逐渐增强内心的自信,强化“我能行”的心理感觉,特别注意:机械的表扬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如“我的孩子真的很好”,这样的赞扬空泛而且显得没有内容,孩子听了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能增强孩子的幸福感。
原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家长切切要注意,增加孩子幸福感的赞扬是具体化的,个性化的,针对某一特定的事情的,如“你能够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大胆地讲出你的需要,真的太棒了!妈妈为你高兴”比“我儿子在任何时候都很棒”要有效得多,前者更能提高自信心。
7.教孩子欣赏他拥有的东西
好处:懂得欣赏拥有的东西,就会让孩子心中始终有满意感而较少剥夺感和缺少感,这样的孩子在生命的历程中,可以开心快乐地探讨内心的自我与外在的世界,如孩子会说:“我有一个好伙伴,在别的小朋友都不理我时,他都坚持对我好”,孩子能够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外貌,就不会因为外貌而自卑。
原因:很多成人不幸福感的来源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常常困扰于自己没有的东本,其实教会一个孩子学习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远比羡慕别人手中的东西更加幸福,这个幸福准则不只对一个孩子有用,而且对成人同样适用。
8.不追求完美,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别补救
好处: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不考百分,允许孩子不那么出类拔萃,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成长状态中,让孩子能够自由成长,这样的孩子更少负疚感,罪恶感,更多幸福感更多快乐感,如“我这次没有考好,下次努力啊”
原因:追求完美是人天性中固有的那份美好与执着,这些品质多年来都与执著、坚持、成功等紧紧相联,一个凡事追求完美与圆满的人会承担更多的压力,对自己更多的苛求,也较少成就感与幸福感,他们也许会被完美套牢,并且紧紧的被完美将自己网在中央,失去享受幸福人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