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教育之七: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2013-02-20 11:12:29)
标签:

亲子教育

孩子讨厌父母

教育

分类: 亲子教育

                      孩子讨厌父母  想自杀

段老师:

我们家境一般,所以对儿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他在学习上一定要名列全班前三名,这样才有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在小学阶段他能达到这个要求,但上中学后,他就做不到名列前茅了。我无意中在他的日记本里发现这样一段话:“学习太辛苦,没有意思,我很讨厌父母,我想自杀。”看得我们触目惊心。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请帮帮我。

                                  ——读者   落泪的父亲

 

    

     为何孩子会讨厌父母?

    落泪的父亲,当读着孩子的日记时,我看到的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与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庭,我的感觉是心疼这个孩子。可不可以想想,一个成长中的十几岁的孩子,背负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正如背着百斤石头登山的行者,何以能够走得轻松?这就不免在日记里对自己说出心理话:“讨厌父母,不爱学习,甚至想自杀”。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既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也不是父母替实现梦想的实施者。因此当父母把家庭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肯定无法感受父母的无条件的爱,“爱孩子,如他所是”,孩子感觉父母爱她的好分数,爱她出类拔萃,而当孩子学习变得普通时,家长不再爱她,因此他也会因为父母有条件的爱而“讨厌父母”。

    2. 学习为何变得没有意思。学习不全是孩子的内在需求,而是家长的面子与家庭盛载的期待,当家长认为孩子出类拔萃是理所当然时,从小学到初中面临学习容量的增大,竞争的加剧,这时候,孩子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恐惧,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不能获得令家长满意的好分数。

   3. 青春期的“自杀”表露是什么意思?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正在萌动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期,很容易就某个特定的事件引发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极端化的念头如“自杀”,据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约六成以上处于青春期的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而且有的研究还显示:过高的家庭期望与不当的教育方式极易引起孩子的内心的焦虑,特别是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只爱成绩,不爱自己时,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家长对策:成长不烦恼――做孩子是最贴心的陪伴者

1慢慢降低与放下期待,与孩子共同成长。当孩子成绩没有获得三甲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儿子,成绩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而且只要你快乐上进,健康成长,父母就非常开心”,“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父母都愿意和你一起,共同面对”,这样充满爱意而温暖的话语会帮忙孩子看到自己被接纳。绝对不能说:“看你们班某某,人家是怎么学的?”更不能用:“你现在都考不了前三,将来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不会有好前途”这样给孩子消极心理暗示的结论性话语,对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2. 从关注成绩到关注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能这样表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为了你,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家境一般,将来家庭的责任全部在你身上”等等,而要耐心的倾听孩子学习中发生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听听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爸妈知道你在数学的方程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做些什么可以帮得到你?”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爱,特别是解决问题的并且与孩子一起想办法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脆弱,如“妈妈,我真的尽力了,可数学就是学不好”这样真实的感受,家长要听到孩子的努力并且给予肯定,“妈妈看到你为数学学习付出很多努力”,与孩子仔细分析每一门功课的情况,是哪一科的成绩需要提升,那些科目可以保持,学习环节与考试环节哪里需要加强,这样分析,并且制订学习上的对策,如请家教,改进学习方法等。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关注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努力,自然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动力,而且会更加积极的地学习。

3允许孩子随意表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充满爱的家庭中,情感表达是顺畅而且自由的,如“妈妈,这段时间学习真的好累”,“我好害怕学习数学”等,当家长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情绪时,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发现者、探索者,如“爸妈都看到了学习数学的辛苦,好心疼你”这样的话,同时鼓励“我们的儿子是一个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孩子,我们为你骄傲”等。甚至孩子可以说:“每天就是学习,活着都觉得没有意思”等,当孩子表露这些真实的想法时,父母不要做评论家如“你怎么可以这么想呢”而是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倾听到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样孩子能够自由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家庭流动的爱与温暖,孩子成长就会自然顺畅,而学习也会慢慢逐渐成为孩子自己的内在需要。

4特别提醒:之一:家长不是孩子的雕塑家和评论者,而是成长的陪伴者和观察者,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等方面的变化可能不是那么迅速的,家长要有耐心,种下爱的种子也要学习等待。之二:与孩子讨论生死也是一件需要技能的事情,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内心脆弱而表现出强烈的外在对抗,因此,家庭中进行积极的生命观教育,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活着真好等非常重要;其次,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爱的联结,孩子会真正体会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第三,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如学校状况,孩子的友伴及家庭等。

 

                  2011年11月婚姻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