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西津古渡

(2009-10-28 12:47:00)
标签:

杂谈

    

 

上周末,爸爸来镇江。

 

果果把“拍马屁”的本事发挥到极至。爷俩一边去亲热,我得收拾爸爸带来的牛肉,羊肉,大馒头,粉蒸肉……满满当当的塞了一冰箱。心里那个幸福哇~~~ 偷笑 

 

次日,周六。一大早,盼望着果果能把她的“软黄金”顺利产出后我们再出发去花鸟市场,结果人家不给面子,所以只有带着盼望出门。  讽刺 

 

现在的镇江大兴土木,所以建议筒子们不要来镇江。那路叫一个烂,不过可以在这个江南小镇领略到黄土高原的风情,也是三生有幸啊~~~ 重伤 

 

不表,花鸟市场不逢集市,人烟稀少,掉转车头去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城西,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

 

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成为千古佳句。

 

由于古渡地处山麓,南靠云台山麓,北有蒜山,隐蔽在老城区,加上镇江市一贯的“无为而治”,幸运地躲过了改造和旅游开发的破环……因此,当你走在老街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江南人家最普通的生活。而最吸引我的:是老街上生炉子的情景,还有煤球炉窜火时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很温暖、很放松的感觉。

 

也正是因为居住着老镇江人,老街大部分景点不收取门票费用。游人可以优哉优哉的,少很多商业景点的打扰。

 

  老街与镇江博物馆比邻而居,一座矮墙相隔。博物馆的前身是英国领馆。建筑与老街截然不同,高大,宏伟,瑰丽,有中西混合的感觉。

 

  从博物馆旁拾阶而上便是西津古渡

为了祈求神灵庇护,老街上有观音洞,而观音洞前的白塔则更引人注目。昭关石塔系元武宗海山皇帝命画塑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仿京刹梵相而作的金山般若禅院的一部分。竣工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或稍前”。由此可见这一建于元代的过街塔至今已经历过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且与北京老城中的白塔寺还有着嫡亲渊源。此塔为江南独一无二,全国亦不多见。

 

  穿过昭关石塔,是一座黑色铁质香炉。

 

  沿阶而下,可见待渡亭,坡道上的青石板中间有一坡面,坡面当中留有深深的车辙,坡面一来作雨天快速排水之用,二来用于在西津渡上岸或离港的大宗货物运输之用,那些车辙痕迹则来自当年运货所用之独轮车,这些历史的印迹,令人遥想当年西津渡人来货往的繁盛景象。

  

  从待渡亭继续下行,原是一片老式民居,镇江市政府逐渐改变了“无为而治”的策略,开始进行保护和开发。逐渐发展了蒜山风景区和西津古渡文化区。目前仍在建设。而以前的镇江农药厂的仓库也被开发为镇江画院和镇江西津古渡文化研究院。还有镇江特色的镇江菜馆。

 

  从小码头遗址可以看到,整个街道下面叠压着3-5米厚的文化堆积层,包括从清代到唐代的历代路土遗迹。在唐代路基的块石下面,即是鹅卵石、流砂地层。

  正在建设中的西津古渡文化街。再现当时小码头热闹的场景。洋火油公司:

漂亮的彩色玻璃
与洋人交易的账房先生,
推独轮车的商贩新建的戏台,值得一去。很漂亮。蒜山风景区。京江女:知道京江女是谁吗?看看介绍:
现在的西津古渡老街,除了保留了原始的街道和房屋,也新增了不少时尚的元素。比如小山青年旅社(这个没拍),还有提到镇江都不会忘记的醋:原始风貌的街边店铺:

很喜欢第一张照片,做了处理,感谢出镜的模特:爸爸和果果。

一个是带我来到这个世上的人,一个是延续我生命的人,牵手走在这条千年的古街上,让人思绪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