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要休学吗?双向情感障碍与哪些因素相关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杂文系列 |
双相情感障碍会使孩子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也有可能做出极端行为。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本就不是发病症状特别明显的精神疾病,极有可能与其他精神性疾病混淆误诊,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病情。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学习情绪障碍方面的相关知识,给予孩子耐心和宽容。
建立正确的认知,理解孩子
1.很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不得不休学,多数是因为病情所致。
首先孩子极端的心境波动,非常挑战家长的耐性。当他情绪好时,无论对他说什么,他都满口答应。比如,答应家长买了手机就去上学,但说话不算数,承诺无法做到;有的孩子去了一两天就难以坚持,半途而废;有的孩子要求转学,结果转学不到2周就不去了;有的孩子答应下周一去上学,然后推迟到再下一周,推了几周后,表示不去上学了;有的孩子即使去了学校,上课都是在打瞌睡,不做作业,频频遭到老师投诉。
所以,躁郁症孩子有时候的思想和行为会脱节,他们有时候想的、说的都很好,但做不到,这是家长需要去理解的,因为孩子的情绪在起伏,当他的情绪、感受变化了,就容易放弃。
家长要建立对躁郁症的正确认识,学会理解孩子。
2. 理解孩子这些不当行为的背后是疾病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患病后,特别是如果休学在家的话,整天玩手机、玩电脑,晚睡晚起,黑白颠倒。
请家长们一定要理解这种行为。
孩子在抑郁期的时候,会有一些特点:焦虑、逃避、恐惧、敌对,不喜欢学科,不好的体验和感受会让他对学校产生排斥;对于一些事件,孩子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从而对他人(老师、同学)产生敌对情绪。在这个状态下,他会逃避上学。
心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孩子有人际障碍,常常会紧张,很容易感到挫败和痛苦。而且面临种种现实难题,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压抑和绝望的。但虚拟世界能给他们一丝安慰,一方面,玩网络游戏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获得一定的他人认同感,另一方面,他打游戏很厉害,能够找到快乐感和价值感,这种情况会导致他沉迷手机。
而对于躁郁症者来说,在24小时中,早上是一天中比较差的状态,晚上7、8点后的状态比较好,比较兴奋。
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会黑白颠倒上网、打游戏,早上不愿起床。
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家长一方面要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这些不当行为的背后是疾病。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帮助疗愈孩子的疾病,当孩子的病情逐渐缓解,孩子找到了努力的目标,沉迷网络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改善和孩子的关系:
帮助孩子
双相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聪明、高智商,思想上高大上,行动力跟不上,他们一方面恐惧学校,另外一方面也很想上学,担心基础学业不完成,以后的人生起点比较低,所以他也很矛盾、很痛苦,但不知道怎么做。
当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敌对的时候,无论让孩子做什么他都不愿意,家长也觉得孩子非常反叛。
只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才会愿意配合家长,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孩子在做咨询前,父母需要先过来,把孩子情况和咨询师沟通。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父母能理解孩子,亲子关系好了,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当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而苦恼、困扰,但是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很痛苦、无助时,请求孩子是否可以陪陪父母,共同一起去学习,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帮父母减少痛苦?这种情况下,孩子更愿意过来。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方式,主要是突然抑郁发作突然躁狂发作。目前其发病几率仍然不是特别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比如家长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史,儿童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机会就大些。
2、环境因素。儿童所处的环境不和谐、家长脾气暴躁、环境恶劣等。
3、生化因素神经递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