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唠叨会激发孩子的心理防御,请停止对孩子的唠叨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其实,这种唠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小时候最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等到自己当了父母后,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却重蹈覆辙,不断叮嘱、不断督促的唠叨在教育中真的起不了作用,父母应该怎样避免唠叨,而给孩子有用的指导呢?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家长的性格和教育理念不同,所反馈出的教育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充满智慧,能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般让孩子接受。
心理专家:有的家长脾气暴躁,总是喜欢单刀直入式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性格温和,又没有教育方法,经常选用唠唠叨叨式的教育方式。
唠叨式的教育为何无效?
唠叨式教育表面上看是在敦促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成长,但是孩子若是不能接受家长的唠叨,就很难实现教育目的,孩子为何不能接受,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让孩子感到厌烦
唠叨式的教育,除了不能直抵孩子的内心之外,还会让他对此感到非常厌烦。不论是孩子或是成年人,都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的身边唠叨个没完。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如果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而是被迫的接受想法,执行起来就非常困难。
加之父母在一旁唠叨个没完,就会让他对父母说的事情越来越不能够理解,甚至还会造成家长认识,让孩子往东,他就要往西的情况。
不能直抵孩子内心
心理咨询师:唠叨式的教育没办法直抵孩子的内心,因为家长反复的唠叨,并不能让孩子明白家长教育的目的,反而因为家长说得越来越多。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一、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份。
二、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三、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
心理测试: 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就是,个性属于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其实,这种唠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