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危机:老年人的压力应对心理方法有哪些?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心理百态 |
老年人心理危机,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年龄越老,孤独,抑郁,多疑也随之增多。
老年人心理危机的产生,不是等速均匀的进行的,它的发展曲线有着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发生在五十岁前后,这就说明,人到了高龄,主观上机体生理状况会更加衰老,认识能力和自立能力会下降。
当老年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极限的程度,就达到“心理饱和”。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是一种“不安定的素”。“心理饱和”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忧郁、失眠,甚至诱发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
心理:但是“心理饱和”现象并非不治之症。老年人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首先要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些问题目前确实无法解决也不必埋怨或紧张,而应当有勇气去改变环境,创造适合的生活天地。
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参加一些健身运动,向亲朋好友述说,分散一下紧张情绪,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饱和”给老年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如有心理疾患,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经过心理医生耐心的疏导和药物治疗,加上家庭的配合,老年人的身心就能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心理专家:在客观上,社会对家庭以及老人的关心照顾,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这个时候年龄越老,老年人的心理慰藉也就越明显。
对于老年人,离退休以后不要附近养老,不要整日的在家里围着锅子,桌子,孙子转。这种做法只能加速衰老,促使心理危机发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道德修养。人生观指的是人对于人生意义的观点和态度,其对人来说是最高层次的。虽然老年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便形成了人生观,但是退休后的老年人还有重新审视人生观的必要,看其人生观是不是积极向上,能不能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调整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作为微弱持久的情绪状态,其具有渲染性以及弥散性,其会影响人的活动。若是心境愉快那么能够养成良好的性格,沮丧和忧郁等情绪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变
心理咨询:兴趣指的是人们对于某种活动或者事物的选择和倾向,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若是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那么老年人不但會生活的更加充实和愉悦,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观念。并且闲暇活动的丰富多彩能够让老年人比较的欢乐和激动,能够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接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比自己年轻的人,使自己啊多一些朝气,少一些暮气,心里年轻起来,要正确的对待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病早治,也有利于心理健康,作为晚辈来讲,在关心老人生活和物质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心理上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