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与普通聊天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作用?

(2022-03-29 11:26:02)
标签:

健康

心理

分类: 心理百态
心理咨询与普通聊天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作用?

  在网上常见的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之一,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仅仅是聊天开解,可能有些心理咨询师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我的任务就是陪来访者聊天。”
  因此有的人不免质疑:找朋友谈话,聊天一样能得到开解与安慰,而且还不花钱,为什么心理咨询却要收费,而且不便宜?甚至由此质疑: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个骗钱的行业?
  其实心理咨询和聊天是有明确的界分的,聊天是没有任何要求的谈话,而心理咨询则是咨询师和患者一起讨论治疗计划,具有明确目标的谈话。由于目标是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谈话过程并不是双方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咨询师将会触及并深入分析来访者的各种情绪感觉,以及它们的前因和后果。
  心理咨询谈话的意义在于帮助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增进他们对自己情绪、信念和行为的了解,增进对自己言行动机和后果的领悟。
  心理咨询师固然也会做一些实际的生活指导,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唤醒来访者潜在的内在力量,督促他们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成功的心理咨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来访者具体的困扰,更在于使来访者获得心灵上的成长,让他自己获取解决类似困扰的能力。
  良好咨询关系占咨询效果近一半的作用。
  既然良好咨询关系是咨询效果的关键所在,亲朋好友的关系也很亲近,为何不足以替代咨询关系,产生改变效果?
  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与普通聊天质的差异:
  咨询关系的独特性。
  咨询关系的基础是共情
  情是咨询关系的基础。" 共情 " 可近似理解为 " 感同身受 "。
  我们都知道好的沟通需要倾听,需要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可问问自己:你和别人聊天时,你的倾听,你的感同身受能够维持多久?
  是不是对方说几句,你的表达欲就想发表看法,或者,忍不住给对方提建议,试图解决问题?(有机会可以在沟通中试试能否坚持 10 分钟,尽量理解对方,不表达自己意见。)
  似乎有股无形力量,从以对方,以 " 你 " 为中心的 " 听的位置 ",拉向忍不住表达 " 我 " 的意见,将沟通转向以 " 我 " 为中心的 " 说的位置 "。
  " 自我中心 " 是人的存在本性。生命活动的本能倾向,或者说原发性,都是为 " 我 " 服务的。以此为前提,发展出人际沟通这类继发性活动。
  因此,人际沟通存在天然的 " 自我中心 " 屏障。
  " 情商 " 一词的流行,体现那些能够打破 " 自我中心 " 屏障的人,能够提高人际沟通效果。从反面看,高情商并不普遍,因为要克服 " 自我中心 " 本能非易事。
  心理测试:普通聊天,包括亲朋好友的聊天,停留在 " 听的位置 " 常常蜻蜓点水般短暂。其中缘由,除了 " 自我中心 " 导致不自主地转向自我表达,可能还存在回避负面感受。
  当有人向你诉说痛苦难受," 感同身受 " 即意味着自己也要体验痛苦难受。
  " 趋乐避苦 " 的生物天性,让我们天然回避痛苦。" 感同身受 " 却需要反天性,锻炼自身耐受痛苦的能力和勇气。
  普通聊天难以提供足够的理解支持
  遭受心理困扰的人,常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在普通聊天(包括亲朋好友)中,这种超出一般的痛苦,因为他人下意识回避感同身受,失去通常人际沟通提供的理解、支持作用。
  被理解,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疗愈作用。(具体可见《" 理解 " 的疗愈功能》一文)
  遭受心理困扰的人,相比其他时候,往往更需要被理解的支持。可恰是这种时候,普通聊天不足以提供需要的理解、支持。
  如果把当事人的痛苦难受比作情感风暴,普通聊天中,当事人在情感风暴中伸出手希望获得帮助,可是情感风暴的猛烈,让人天然回避,不希望自己被卷入其中受伤。
  没有获得他人感同身受的情感联结,可能让当事人感到被拒绝、被孤立的再次受伤。
  心理咨询中用 " 容器 "" 抱持 "" 托住 " 等术语,描述心理咨询师需要做到承接来访者的痛苦难受。心理咨询师锻炼自己的共情基本功,即意味着要反天性地训练自己耐受痛苦的能力和勇气。
  面对来访者痛苦难受的情感风暴,心理咨询师需要让自己感同身受的能力正常发挥作用,让自己进入来访者的情感风暴,感受来访者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