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立违抗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区别

标签:
健康心理 |
分类: 杂文系列 |
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等的行为特征。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违抗、敌意、对立、挑衅、粗野、不合作和环境破坏问题行为,常在童年早期发展出现,青春期学生达到一个高峰。这些数据特征进行决定了其对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影响很大的麻烦。
心理咨询:家长最常见的误解就是企业以为一个孩子发展进入/提前进入了叛逆期,把一切反常的行为都让“叛逆期”背了锅,觉得可以通过进行打骂,或者等他们已经长大了自己懂事了就会好,但实际上这时候的孩子都是非常重要需要学生正确的指导和科学技术训练。
要注意其它几个方面的特征:
持续性:ODD的孩子所出现的症状可以用“持续的”来描述,而DSM-5对于何为“持续性”也是有具体的定义:5岁以内的孩童症状应出现在6个月的大多数日子里(除非另有说明);而5岁或者年龄更大的孩子,此类行为应该每周至少出现1次,且持续至少6个月。这些频率是最低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低于此频率暂时不能被认为存在ODD类别的障碍。症状的频率和持续性必须超出个体对于年龄、性别和文化的正常范围。
心理 有无负性心境:还需要注意的是ODD的个体通常只出现这类障碍的行为,但没有负性心境(如:抑郁),这一点在我们以后讲解的鉴别诊断中需要和“心境障碍”来区分。
严重程度:若有符合对立违抗障碍(ODD)的诊断,判断该孩子的ODD严重程度,是根据症状出现的场合多少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家长或者老师主观感受中孩子行为“是不是严重”来定义。ODD行为通常只局限于一种情景——在家中。对立违抗性行为出现在一种场景的情况,被定义为“轻度”,而与之相并列的是出现在两种场合下,如:学校和家庭,则为“中度”;“重度”则指的是症状出现在3个或更多个场合。
心理测试: 互动对象:
由于对立、对抗性的行为在弟兄姐妹的互动中较为常见,因此判断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和非弟兄姐妹的互动。如果对抗性的行为只出现在弟兄姐妹之间,则并不足以诊断为ODD;
在与熟悉的人互动中更明显:ODD的症状通常在与熟悉的成年人或同伴的互动中更明显,而在和其他不熟悉的人沟通时,未必能够观察到其明显的症状,因而临床检查时并不明显。这一点要尤其注意,甚至部分咨询师也会疏忽这个特点。在咨询场合下没有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对立行为表现时,咨询师往往将注意力引向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指导上,从而没有能够正确诊断和评估;
自我觉察相对较弱:非常重要的另一点:有该障碍的个体通常不认为自己是对立的,违抗的,通常替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那些“他们认为的无理要求”的反应。
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区别:
1. 持续性
ADHD患儿也会出现对立违抗的行为,但是他们往往是在事件发生的当时会出现,行为消失得很快,而ODD患儿的症状是一直持续的。
2. 有目的性
ADHD患儿出现顶撞家长和老师等的行为一般是一时冲动,而ODD患儿出现此类行为往往是有明确意图的。
注意:ADHD和ODD有时候也会共病,所以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