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人问我:考入清北的学生,学校老师、家庭、学生哪个起主要作用?

(2024-09-19 18:37:51)
标签:

备考方法

学习方法

清华北大

分类: 经典观点
记得俞敏洪曾经说过,北大的学生平均IQ过了140。
如果让各省一档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的各科任老师,按照所教学科去参加高考,然后把6科老师的高考成绩加到一起看看够不够清华北大的录取线?结果大多数应该是否定的。更别说让一个学科老师全科参加高考成绩了。
当然,像深圳中学、人大附中、上海中学、镇海中学等几所著名中学除外。因为最近六七来年这些极少数全国名高招聘学科老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本硕博毕业生,连北师大的毕业生都很少被录取。尤其是本科要求是清北。金本银硕铜博哦。
1月19号教育部考试院组织的9省适应性联考后,除了深圳中学、镇海中学、温州中学等极少数高中命题还能基本跟上适应性高考新试题思路,绝大多数省份命题几乎2个月陷入慌乱。
因为全国卷命题以北大老师为主,兼有清华、北师大、复旦、南大等学校老师,这些老师IQ都是高于常人的,否则他们当年就考不进这些名校。而我们的IQ、思维的天花板还够不到这些命题老师的地板。
所以,有人问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学校老师、家庭、学生哪一个起到主要作用?我想,各起1/3作用应该是公允的。也就是说,对于考入清北的学生,学校学科老师的作用仅仅是1/3。所以,那些整天宣传“我们学校今年考入多少个清北学生”作为噱头的,不说明中考时录取生源的都是耍流氓。比如,数据化,某教育强省某名高中考录取得分率在96%以上的学生都应该在高考时达到清北录取线,至少应该达到华五录取线,实际情况咋样?

上面说了这么多,并不想打击一大片辛苦在一线的老师们。我仅仅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强调高三紧跟学校老师走,应该不是一个好理念!应该像镇海中学一样,给学生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当然,愿意紧跟学校老师走的学生也应该被鼓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