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来说,词也是
诗歌的一种。人们平时诗词并提,是把它同一般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分开来看的。词是近体诗之后最有影响的一种诗歌体载,其格律与近体诗有同有异,其中异是主要的。这种格律的特殊性与词的起源和特点密切相关,所以要想认识和把握这种特殊的格律,就应该对词的起源和特点有所了解。
词起源于隋,最早产生于民间,并且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词最初是配乐的诗,它所配合的音乐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和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即宴乐)。所以最早的时候,词叫“曲词”或“曲子词”,也就是为曲调填写的歌词。后来这些“曲子”的唱法失传,词也就渐渐脱离了音乐,纯粹成为诗的一种别体了。
隋代的词未能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词都是唐代的。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就主要是唐代的民间创作。在民间文学的影响下,唐代的一些文人也开始写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当推盛唐大诗人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但也有人认为它们不是李白所作)。到了中唐,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都创作了一些词。晚唐的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经过五代到宋,词发展到鼎盛时期。
词的特点与它的起源紧密相关。正因为它最初是为了歌曲填写的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它是“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元稹《乐府古题序》)。而与它相配的燕乐是代表西北民族刚健风格的新音乐,不同于中原地区原有的清乐。燕乐音律变化繁多,一首词如果像近体诗一样全是五言或七言,唱起来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必须句式参差,长短不一,平仄和韵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词后来虽然变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但它和诗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句子的长短不齐,而且表现在平仄,对仗和用韵等方面。
词在宋代曾被称为“长短句”。宋代以后“长短句”成为词的别名。此外,词还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