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3-03-06 22:28:24)
今天的两节课,主要做了两张小卷,通过做题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也许我们做题的数量不是不够多,而更多的时候是做的质量不够,理解不足,正是基于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上午的计算题,形如3/8乘4/5除以3/8乘4/5,这样的题,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进行训练,在学生做题前我也进行了交流,让学生看到了做法就是先把除法变为乘法,然后再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进行计算。也许更多的原因是学生们对于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或者不理解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寻根求底的态度,让他们无论是做过多少遍也依然像没有做过一样呢。在上午的题目中,有一道连减题,我通过对比让学生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简便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如11.68-2.7-7.3,与11.68-2.7-6.8的简便方法就不是一样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具体的题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算法来进行。在今天的教学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一道求两个叠放在一些的立体图形,一个正方体的上面放了一个圆柱题,求这个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我先是问,如果求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你会计算吗,学生指出只要分别求出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再加起来就可以,而求这个组合图形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呢?我一路的巡视下来,发现有几名同学做对,我请方法最简单的同学来进行讲解,只需要用圆柱的侧面加上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减少了两个圆柱的底面,所以剩下圆柱的侧面积加上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和,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观察的方法得到的,即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在其它几个方向,前、后左右下看到的是五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策略来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一种猜测,或者恰巧碰到。
在下午的课堂中,我着重讲解了两道题,一种是把一个圆柱切分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多了100平方厘米,高是1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先要让学生弄清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圆柱多了两个左右面,是长方形的用100除以2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用50除以高求出半径,再求出体积。一种是已知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的比是2:3,高的比是4:5,求甲圆柱的体积是乙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先根据底面半径之比得出底面积的比是4:9,再用4*4得到甲圆柱的体积是16份,9*5得到乙圆柱的体积是45份,再求出两个体积的比值是多少。
当然,在这节课中,错的最多的是把两个圆柱拼成一个高为12厘米的大圆柱,表面积增加了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一个圆柱的体积。有很多学生用25.12除以2求出一个底面积后,再去求半径,而忽视了直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体积的方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仍然没有在状态,换一句话来说,学生的学习还处于一种被动与不入心当中,他们用一种无所事事或者一种游戏的态度来学习,岂不知他们正在把自己腐蚀掉。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让学生能够做到认真思考,勤奋做题,才是我们最最主要做的事,而不是想着让学生做更多的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