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后反思

(2022-12-27 16:39:47)
    今天的两节网课,做了期末一试题,在每节课中,都能听到学生的富于个性化的想法和思考,让我这个老师觉得每一天都有更新的收获,谁说教学没有兴趣呢?原来兴趣都隐藏在每一天的交流与反馈之中,越是渺小的东西,你就会越觉得它不值得一提,而越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也许生活的味道就在其中。正是在一天天的品尝之中,你才能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呢?
     判断题一题,已知一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题目的结果未知数是5,大多数的学生我想都是解这个比例得出未知数的值,而这位男同学的交流是把左面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5倍变为与右边的分母相同的分数,于是得出未知数的值是5,这种思考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无疑也是一种更简便的方式和方法,或许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过于遵从单一,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更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老师与学生的呼应而让学生变得痛苦不堪。第二题,在比例中两个项的积除以两个内项的积商是1,我提醒学生利用举例法来解决,让学生通过举例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差他们的商是几。这样的举例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变枯燥为活生生的兴趣。第七题,再一次让学生看到当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半径增加相同的数量,那么他们的周长也增加了相同的数量。
    选择题,其中的第3题,一名同学用方程来做,解设小数也就是X,那么大数就是X+24,再根据两个数的比列出比例X;(X+24)=1:3,再解比例求出两个数,我提醒它在解比例时可能比较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两个数的差是24,那么你能求出两个数的份数差吗?再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两个数,让学生看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和,我们就可以求出两个数的份数之和,再用和除以份数之和,求出一份量是多少,那么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差,我们也可以求出两个数的份数之差,再求一份量是多少。要有一种变化性的思维与思考方式,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第五题,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60%,求女工人数是全厂职工人数百分之几,提醒学生根据已知知道女工人数是单位一,那么就用一来表示它的分率,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60%,那么用60%来表示男工人数的分率,再用女工人数的分率除以全厂人数的分率,即1+60%求出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
     解决问题,第二题,通过学生的讲解,让学生看到先要根据原来两种书的和与比求出两种书各有多少本,再根据其中一种书没有变,求出在第二个比中一份是多少本,再求出新的故事书是多少本,再用新的故事书减去原来的故事书的本数就是增加了多少本。既要看到变量又要看到不变量。第三题中既有线段比例尺也有数值比例尺,要让学生认识到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个1厘米表示的实际长度,数值比例尺一般要进行单位换算。第四题,已知鸡与猪的比26:5,猪与马的比10:3,求鸡与马的比,让学生看到两个比中都有猪,要让两个比中猪的份数相等,就要找5份和10份的最小公倍数10,只需要把26:5中的5份也变为10份,前项后项同时扩大2倍,变为52:10,那么三个量的比就是52:10:3,鸡与马的比就是52:3.第七题,在学生讲解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而知,捆得绳子,包括一个圆的周长,还包括两个直径,还要注意捆了两圈。
     总之,与同学的交流的过程,也是老师的自我的一种提纯的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短板,让自己看到自己为什么自己不明,正是由于自己的无心,而无心最坏的结果就是因为不用心而自食其果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反思
后一篇:网课体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