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体会
(2022-12-27 17:05:43)
随着网课的深入,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也渐渐的成为了一种习惯,并且学生的收获更趋向一种成熟,你在学生的网课收获中能体会到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的欲望,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在用心做事用心在学习与思考,正是因为数学的思考,才会让数学放射出更具吸引人的光芒。
昨天做的是期末六,在填空题里有几道题,虽然讲过,但学生们也觉得没有理解,不知如何下手。第3题,走1000米的路,原来用了9分钟,后来用7分钟,求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大多数学生用9-7的差除以9,我提醒大家看好单位,都是分钟,也就是时间,那么我们求的不是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而是时间减少了百分之几,怎样,求速度呢?一名学生提出,走完全程用了9分钟,那么每分钟就行驶了全程的九分之一,走完全程用了7分钟,那么每分钟就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几,这种说法,让我不知如果与学生道来的想法一扫而空,原来最智慧的人在学生中间,他们的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更利于掌握各种不同的题型。所以要相信那句话,当我们自己无法解释清楚时,那我们就去寻求帮助,向同行,向学生,最好的也许就在他们中间,而分明他们是我们老师的老师呢?第4题,从一个正方形的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部分的面积是86,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我通过画图让学生看到如果用R来表示圆的半径,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2R,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2RX2R,圆的面积就是3.14R=86求出R的平方,或者R,再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同样的方法,对于第5题,也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写出关于半径的等式,求出半径的平方,然后计算所需要的面积。再者就是第12题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如8/25除以8/9与8/25比较这样的题目,先要把除以变为乘法,接下来可以有两种思考的方法,一种是因为左右两边都有相同的因数8/25,左边乘比一大的数,右边乘的是1,所以左边的积大于右边的积,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去想,如果一个数乘比一大的数就比它本身要大。对于学生的智慧我们一定要低调再低调,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而实际上更是为了老师不丢丑。
选择题中的第三题,周长与它的半径的比是2派:1,因为周长是它的半径的2派倍。第六题,已知加工同样的零件的时间,求两人的工效比,也让学生看到像速度一样,先求出工效再求两人的工效比,正好把它与速度归为一类。第七题,已知A=BX0.3,求出A:B,让学生看到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0.3,第八题,让学生根据两个数的商是1.4求出两个数的比,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总之,数学的变化性是丰富而有规律可循的,当我们深究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奥秘很好解决。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