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365海上生明月,千里共相思(2025.10.06)
(2025-10-07 12:53:44)
标签:
365 |
仔细想想,第一次看海上日出,是在从青岛回大连的轮船上。那时候是小学三升四年级的暑假,还没学到《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但因为不想让夏令营里的其他老师知道自己年龄比较小,就谎称自己开学就要上五年级了,所以被问到是否学过这篇课文。嗯,当时按今天的话,就挺社死的。但也因为如此,对这篇课文有了好奇和期待,对于海上日出也更期待了。
我的文笔和学问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我看到的一切,还是回顾一下巴金的名篇《海上日出》吧。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净,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地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去巴黎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杂记》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从此远离故土,留下的是无限思念。
就如今晚的明月,也让我分外思念远在上海的女儿。也许在有生之年,除了海上日出,我还要去看一次“海上生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