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65通识课第三章:文脉相承(2025.03.10)

标签:
365杂谈 |
一周全部业余时间的准备,第三次通识课的内容终于都准备好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让学生们发现他们需要这些理论内容。我的做法是通过提问一步步按照研究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以就要认真设计问题。
经过思考,我先把上节课学生们初步定下的题目全部集中在一张PPT上。在正式讲今天的内容之前,我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题目进行思考。选出所有题目包含的共同的关键词。学生们回答:文化、家庭、传承。这和我预想的一模一样。学生们边回答,我边将这三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上。然后继续提问: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文化由家庭传承。我边和学生们交流,边在黑板上画出核心概念思维导图。然后继续提问:我们要研究家庭需要什么相关理论?文化呢?传承呢?就这样一步步完成了理论的框架图。
有了这张图,我们就自然地进入了对于课题的理论探讨。
第一步就是关于家庭,我还是先提问,在学习通发布新的帖子:家庭与人类的生存繁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很快给了我答复。
有了学生的头脑风暴和答案,我进行了初步总结,也引出了我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家庭与传承。主要讲有关家庭起源与发展以及家庭与生命延续人类繁衍之间的关系。
厘清了家庭和传承之间的关系,我们接下来就展开了关于“家庭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理论”讨论。还是我在学习通发布帖子,学生以小组讨论回答。这次,我让每组学生围绕他们自己选择的题目进行讨论。同时,我建议学生们求助于深度求索,帮助他们选定需要的理论
每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题目给出了答案,主要是关于社会学中的代际传递、文化资本、文化适应、符号互动、文化资本博弈、媒体传播、家庭系统、家庭伦理、家庭生命周期、社会学习、博弈论等等。其中重合度最高的就是社会学中的文化资本理论,也是我要在课上集中要进行讲解的内容。
还有一些是我没有准备到的,但每个小组也可能用到的理论,我就先让提出理论的小组进行简要介绍,同时也让他们讲出选择这些理论的理由,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
根据学生们提到最多的内容,我像学生们比较详细地讲解了社会学中的文化资本理论,并主要介绍了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赫迪厄。并结合中外历史和一些具体现象详细讲解了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其传承的特点和途径。
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就进入到了本次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家庭、文化和传承系统都是复杂和成体系的。我发布了本次课的最后一个帖子:家庭文化传承的体系要素有哪些?还是由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并回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也做了总结,向学生介绍了系统论、社会系统论、中华文化系统和文化传承要素的构成。
至此,本次课的全部内容就都结束了。最后,我让学生们依据课题研究报告的结构:问题缘起和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设计实施、报告研究结果分析等,在我事先发给每组的大白纸上画文章结构思维导图。今天主要是依据课上共同讨论的相关理论,完成前两个部分的结构图。
因为最后所剩时间不多,每组同学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结构图的绘制,我们下次课首先就要每组学生都完成这部分的结构图,然后再继续下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