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65跳出教学设计的边框,善用课堂生成教育资源(2025.03.11)
(2025-03-12 01:13:45)
标签:
365杂谈 |
这是一个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或者说一个人是否有些教学天赋的差别之一。教学是在课堂上发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是人的参与,就使得课堂上随时会发生师生或生生互动之间闪现的教学火花。
今天是新学期第三周,根据教学安排,硕士公外完成了学生自主整理和推介AI工具的环节。在进入到下一个教学小循环之前,我想应该将学生的汇报做一个总结。在上学期学生介绍AI工具之后,我也做了小结,但非常简单。那时候,学生们的介绍聚焦在应用场景、使用方法、不同软件之间的简单比较等方面。在最后的期末反思中,学生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应用,才能明确地指出使用AI工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而随着半年来,人们对AI使用的增加,这个学期的学生进行汇报时,已经把这个部分加了进来。所以我想我应该把学生们零散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提炼,将来学生们在应用时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
在我做总结的时候,首先就是关于提示词。也就是说,我们在和AI交互时,提问和提要求要注意哪些问题。其实这方面学生在自己做汇报的时候,他们的讲稿里都写到了。但在今天上午第一个班进行总结时,我就这个问题向学生提问时,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包括刚刚结束了自己展示的同学。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要通过这次临时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们,如果自己不动脑,完全依赖AI工具,即便表面上完成了任务,结果也是毫无收获。这并不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AI工具的目的。
于是,我先把在学生汇报时想好的另外两点注意事项放下,直接给学生就我发现的这个事情进行讲解。这样,我就是抓住了课堂上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和机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自己也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比亲身感受后有所感悟更有说服力的了。
这个临时生发的时间并没有在我事先的教学设计之中,但却和我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就要敏锐地发现课堂上生成的临时事件并有效利用进行教学。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而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非常熟悉,而且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要围绕最终的教学目标展开。其次,课堂上,教师的关注点一定不再是我是否能够完美地完成教学设计,是否能够完成自己要完成的知识点和设计好的活动内容。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有效教学资源,再及时提供相应的教学。最后,能够做到上面两点,前提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课堂生发事件高度敏感,还有及时调整教学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熟练使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所有这些能力需要教师用心上好每一次课,关心课堂上每个学生,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