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65迷茫的时候就放弃寻找意义
(2024-11-18 18:53:37)
这是和一位小朋友聊天时临时说到的话题。
小然同学曾经非常迷茫,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我想这也可能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的感觉或者是经历。我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就很简单,找不到方向,就先不找了。如果有可能衣食无忧,没有生存的后顾之忧,就让自己放空一段时间,随意做一些事情,先动起来。
比如可以走出家门,放下手机,到图书馆或者是书店,漫无目的地看书。一定是没有任何目的性地读书。在书架上随便拿下来一本,翻开看,能看下去就看下去,看不下去就再换一本,一直找到能让你读下去的那本书。
就这样每天去读书,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想继续学下去的专业,想要努力完成的某项工作,然后就能够找到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人生存在的意义。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一直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年轻的时候是自己的生存,后来是养家糊口的压力,再后来是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压力。面对生存的压力,是没有时间迷茫的。目的非常明确,先挣到钱,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什么样的工作,要做什么选择反而是次要的。
我的大学老师说,选择比死亡更痛苦。也许就是没有生存压力之后,可以选择的机会多了,反而利弊权衡变得格外困难。利益计较之下,得失心太重,免不了就产生既要又要的情形,或者产生迷茫和失去生活意义的患得患失。
所以,我建议,这种情况下,就把所有的利益考量、得失胜败、目的意义全部放下,把自己先倒空,然后就凭直觉去不断尝试。读书是这种尝试比较便捷的一种方式,因为人类大部分智慧通过书籍保存了下来。通过书籍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就能找到方向。当然,如果可能和条件允许,也可以在不同职业上进行实践尝试,通过亲身体会和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位小朋友说,现在的社会让年轻人试错的成本变高了。我觉得也不尽然。我们那会儿有生存压力,才是不敢随便试错呢。现在社会竞争虽然激烈,但机会还是变得更多了。只不过很多机会风险变得更大了,成功和失败的几率都变大了。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放下得失心,打开各种自我限制,转换思路,勇敢尝试。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大方向,即便失败了也可以换种方式从头再来。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社会评价的问题。何为成功?何为有价值?如果只是把财富的多少定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多少人是“有价值”的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藩篱,一种禁锢,一种执念呢?打破了这个执念,天地豁然开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