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食基本原则

(2013-05-23 11:18:33)
标签:

健康

  随着社会进步,食物是越来越丰富,对于人们来说是不愁吃喝,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可吃,很多人不注意量的问题,喜欢吃的就天天吃、多吃,当有一天发现身体有变化的时候或有不舒服时,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身体出现问题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接踵而来,这样的人群应该很多,所以我们要合理饮食,吃出健康,不要吃出疾病,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科学饮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是我们的基本需求。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每种食物都有其营养特点,都可以给人体提供营养素,不过没有一种食物会给身体提供全部营养素(除母乳对0--6月龄婴儿外),所以我们只有吃多种食物才能保证身体需要的营养素。食物分为五大类:第一,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给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它干豆及花生、核桃、杏仁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油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每天要适量摄入这五类食物,这样才能摄入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而且食物多样会更安全,降低风险;营养互补,提高营养价值;营养更均衡;还可以使餐后血糖缓慢上升,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哪怎样做到食物多样呢?大家可以把多种食物一起做,八宝粥是一个食物多样的好选择, 如做米饭时可以加一些杂粮。 蔬菜水果选择太多可能吃不下,我们可以多种一起榨汁,做陷也是很好的选择。
                                                    http://s13/small/ac53ec87g7c8906cac7bc&690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也是人体最经济最直接的能量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变,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国谷类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上升,比较富裕的家庭动物性食物已超过谷类,脂肪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减少,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风险。保持我国传统饮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每人每天应保证适量的谷类食物,谷类应该提供总能量的50%--60%,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如果过少,就会影响身体机能,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长时间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创新能力下降,思维逻辑能力下降。现阶段我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细,吃起来口感要好一些,但是从营养角度讲,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膳食纤维,长期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不是大米面粉越白越好,建议选择糙米和全麦粉,营养价值比较高。
                                                                http://s14/small/ac53ec87gdd5a470d588d&690

   粗细搭配对于现在饮食精细的人们非常重要,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适量增加一些加工度低的米面,而且粗细搭配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如谷类中含懒氨酸比较低,豆类中含蛋氨酸比较低而赖氨酸含量高,如果谷类和豆类一起食用会大大提高食物营养价值。另外粗细搭配,适当多吃粗粮有利于避免肥胖和防止餐后血糖的稳定。粗细搭配有很好的功效,对健康非常重要。
                                                                 http://s11/mw690/ac53ec87gdd5a4b472a4a&690

   健康、平衡膳食必需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http://s2/bmiddle/ac53ec87g0a5863ab147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