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化系统

(2012-07-21 17:44:03)
标签:

杂谈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被充分消化以后,进入小肠 黏膜吸收,最后通过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各个组织细胞。
营养素吸收的主要方式: 
⑴被动扩散:物质透过细胞膜时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透过(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⑵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质,消耗能量。 
⑶易化扩散:属于被动扩散的一种,顺浓度梯度透过,不耗能。对于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 (如K+Na+Aa等),需要跟膜上特殊的蛋白质载体结 合,形成离子通道,从而透过。
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约水解40%,糊精和麦芽糖
         盐酸水解少量
小肠      胰淀粉酶约水解50%,是淀粉的主要消化场所 
小肠      肠淀粉酶水解少量
麦芽糖 小肠   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              小肠  乳糖酶          小肠   蔗糖酶 
2、吸收
糖类的主要吸收形式是单糖。糖在胃中几乎不被吸收,主要在小肠中吸收。人体对各种单 
糖的吸收速率如下:(以葡萄糖为100
D-半乳糖(110> D-葡萄糖(100> D-果糖(70> 木糖醇(36> 山梨醇(29
葡萄糖和半乳糖:主动转运,需载体蛋白质,耗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吸收速度很快。 
戊糖和多元醇:单纯的扩散形式,吸收速度慢。 
果糖:易化扩散,以微绒毛为载体,不耗能,吸收速度比单纯扩散快。
二、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
脂类是指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脂)的总称。主要的消化场所是小肠。
2、吸收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部。大部分的油脂是可以完全被吸收利用的。
三、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1、消化
内肽酶       外肽酶
2、吸收 
天然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1/3为氨基酸,2/3为寡肽,在肠壁吸收后以氨基酸形式进入门静脉。氨基酸的吸收主要通过耗能需钠的主动转运方式,细胞膜上的载体与氨基酸及Na+形成三联体,转入细胞膜,Na+则借助钠泵主动排出细胞,使细胞内Na+度不致升高,有利于氨基酸的不断吸收。 
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不同的转运系统,中性转运系统: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 酸、酪氨酸)、脂肪族氨基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及半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等。转运速度最快碱性转运系统:赖氨酸、精氨酸。转运速度慢 酸性转运系统: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转运速度最慢。 
四、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
人体消化道没有分解维生素的酶。
水溶性维生素:以结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的细胞中。                  
 脂溶性维生素: 
消化:溶解于脂肪中,可随着脂肪的乳化与分散被消化。
吸收:被动转运,小肠上端,受脂肪消化吸收影响。 
五、水和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水分
水分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可依靠渗透作用和过滤作用自由穿过消化道的膜;通过小肠未被
吸收的水分大肠也能吸收。
2、矿物质 
离子态:可直接被机体吸收,如钾、钠、氯等 
结合态:随食物有机成分的消化释放出来,如乳酪蛋白上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