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教育佛学历史杂谈 |
分类: 课程纪实报道 |
9月12日~13日,女子德慧大学堂“中华精典与生活智慧”系列课程开讲,特邀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会长、已故高僧上梦下参老和尚皈依弟子徐佩元先生为同学们讲授为期两天的“《金刚经》之生活智慧”。
随着王红校长三声鼓响,课程拉开了序幕。课堂上,徐先生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金刚经》的深奥义理,一句“法是用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让同学们把《金刚经》的般若智慧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直指人心。
徐先生的慈悲、谦和、慷慨与真修实炼,更给同学们留下深深的烙印,感染了每一个人。他自己,就是自精典觅智慧的一个示范。王红校长说,徐先生身边的人,都称呼他为徐大师;可是,在我的眼里,他却像个“小学生”——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完成每日功课;像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字地临摹名人字帖;像小学生一样,端身正坐,双腿柔软。
第二天下午,时恰逢大学堂八周年纪念之际,徐先生即席挥毫,亲自为大学堂题写“女子德慧大学堂”七个大字;他还慷慨地赠与了每一个同学他的作品——或字或画,同学们深受感动。随后,王红校长代表大学堂给徐先生授予聘书:聘请徐佩元先生为女子德慧大学堂导师;聘请北京大学李可染艺术研究会为德慧女子学校的学术支持机构。
课程结束时,王红校长又敲起了“和”鼓。鼓声隆隆,催人觉醒奋进。同学们郑重发愿:要为国、为民,尽力尽心。
当徐先生即席挥毫、写下“女子德慧大学堂”七个大字时,王红校长当场热泪盈眶。随后,她饱含深情地向大家讲述了背后的一段往事:2012年,南师信手用水笔在一张A4纸上写下“女子德慧大学堂”七个字,当时他老人家说,将来你挂牌的时候,我再用毛笔正式写。没有想到,当年的月圆之夜,他老人家就已化作天边的那一轮光明。
而今,又恰逢学堂八周年纪念之际,却由梦参老和尚(南师的故交好友)的皈依弟子徐佩元先生落下了这几个字。王红校长说,这一次的握手,是二代人的砥砺前行与共同梦想: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
而今迈步从头跃,
一片冰心,再上征程。
↓↓↓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近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