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节选自新书《硅谷之谜》]
虽然说美国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但是便携式计算器却是日本人发明的。在微机进入家庭之前,计算器是个人能够享受计算机技术的唯一产品。
世界上第一批便携式计算机是日本人1970年研制出的,随后马上卖到了世界各地。我之所以说第一批而不是第一个,因为当时日本有一批公司几乎在同时推出了计算器,它们包括三洋的ICC-0081,只有加减乘除功能(图3.28.1,虽然说是便携式计算器,但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可不小哦),佳能的Pocketronic,和夏普的QT-8B。
图3.28.1 三洋的ICC-0081计算器
早期的计算器市场基本上被日本人垄断,但是日本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当时它们的竞争有点像今天手机的竞争,拼体积,拼功耗(电池寿命),这样一竞争,计算器小巧了很多。1971年,夏普推出了一台“袖珍”的可充电的计算器EL-8。说是袖珍,也有一斤重。而真正能够装到口袋里的计算器是日本Busicom公司的LE-120A,上市的时间也是1971年。
图 3.28.2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便携的计算器BUSICOM LE-120A
说起Busicom,今天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个公司,即使搞计算机的也未必听说过。不过它在计算机历史上却值得一提。这倒不是因为它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的计算器(这件事也值得大家记住),而是它催生了一款微处理器(CPU),并且从此开创了通用处理器的时代。这款处理器也不是它设计的,而是它委托一家美国公司制造的,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英特尔公司,这款处理器就是著名的Intel4004(只有四位)。
话说诺伊斯和摩尔创立的英特尔公司后,他们致力于研制通用的芯片,并且看好存储器市场,因为在当时(60年代末),各个计算机公司的处理器都是自己研制的,彼此也没有兼容的必要,当然也不可能通用,而存储器可能通用,因此英特尔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研制处理器。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已经在运营英特尔公司的安迪格罗夫(读过《浪潮之巅》的朋友都知道他,安迪-比尔定律里的安迪就是他)曾经认为,电脑进入家庭没有用处,除了安排每天的食谱外它想不出电脑还能为家庭做点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Busicom找上门来了,英特尔就接了这活儿。主管这件事的工程师霍夫(Ted Huff)和他的同事就想怎么能够把它做成一个通用的器件(而不仅仅是满足Busicom一家的需求)。1971年,他们设计了一个芯片Intel4004,它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计算能力大约相当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不过它只有4毫米长,3毫米宽。它的成本只有5美元(相比之下ENIAC是50万美元),当时的售价是20美元,虽然这只是一个四位的处理器,但是却一直卖到1981年(那时的售价不到2美元),今天它已经停产,成了收藏品,每片反而要卖到200美元。
图
3.28.3
Intel4004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它不仅把英特尔带入了通用处理器的领域,而且围绕着它,诞生了一系列的和后来工业控制机以及个人电脑相关的芯片产品。从此,整个计算机行业的产业链开始变化,生产处理器的公司和生产整机的公司开始分离,关于这一段历史,大家可以看我下一本书《硅谷之谜》
回到计算器的话题,我们常常说日本人缺乏创新,似乎想不出什么东西是他们发明的。这个看法不对,如果能深入他们的社会,了解他们,就不会草率地下这样一个结论。计算器,可编程的计算器都是日本人发明的,而可编程的计算器又是后来微机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