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小时候还没有上小学就会做米饭了,并非我勤快,而是不得已,因为父母每天要非常晚才能下班。不过我很贪玩,经常把米饭一煮上就跑出去玩,其结果可想而知,就是我们家经常要吃糊饭,为此我没少受过教训。那是我就像,如果有一种到时候能自动关火的炉子就好了。我当时不知道,这种自动煮米饭的锅其实早就有了,比如今天普遍使用的电饭煲。
一般认为最早的电饭煲出现在1945年,不过也有人认为是1937年。为什么有这几年的差别呢,因为1937年日本军队开始使用的一种电饭锅和后来的电饭煲不完全是一回事。1937年,日本军队为了做饭方便,发明了一种颇为巧妙,却也颇为危险的装置,他们在木头盒子里放上淘好的米和水,两边有两个电极,水是导电的,因此在放了米的水中形成电流,产生热量,当饭快煮熟时,水变少,电阻增加,这个装置就进入保温状态,再焖一段时间,水彻底干了,电也就断了。这个装置非常危险,无法在家庭使用,而且也不稳定,有些时候饭还没完全熟,电就断了。
1945年,三菱公司发明了一种民用的电饭煲,有内外两层,两层之间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并且带有一个弹开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当锅里有水时,内锅的温度不会超过一百度,当水干了时,气温的在短时间里能够超过一百度,当温度达到一个阈值时,出发弹开装置断电。
图
3.29.1 电饭煲原理图
这种设计的电饭煲从理论上讲没有问题,但是到了实际使用时,在不同室温下开关弹开的时机不同,因此有时会做出夹生饭。这时,很多公司试图在三菱的基础上做各种改进,但是效果都不好。
50年代,东芝公司的工程师令尹南发明了一种新的装置,在内外两层锅之间加了一层绝热层,这样就让里面的温度和不受环境的影响了。从此,电饭锅才变得好用。1956年,东芝在此基础上制造出第一款电饭煲,很快就以每月20万个的速度在日本市场热销,从此,电饭煲开始在日本普及。
东芝电饭煲唯一的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因此昂贵。60年代后,很多日本的公司在东芝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终于发明了两层的对环境温度不敏感的电饭煲。之后,它们有采用了美国不粘锅的技术。1965年,Zojirushi公司发明了能保温的电饭煲,一下子抢占了市场,每年销售多达2百万个。
到了80年代,由微处理器控制的智能电饭煲出现了。它们除了做米饭,还能做很多种食物。
大家从电饭煲的发明,可以再次看出发明以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很多早期遇到的问题都是不断被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