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军博士
吴军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98
  • 关注人气:2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3月12日 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马镫的发明

(2015-03-11 15:01:59)
标签:

杂谈

#文明之光##发明365# 312日 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马镫的发明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关云长飞马持刀,杀奔颜良,赤兔马快,后者措手不及,被斩于马下。不过这在官渡之战前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马镫呢,所以打仗无法在马上双手举着刀枪冲杀驰骋,虽然胡服骑射是没有问题的。要做到电视剧里情节所演的马上拼杀情景,需要等到马镫的发明。

马镫是谁发明的,如果查查中文网页,都是说中国人发明的。这种说法并不错,如果按照我一贯倡导的“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原则。不过,如果说是中国最早发明马镫的,就错了。我们不妨看看中文网站上给出的证据

百度百科里这么写:[http://baike.baidu.com/view/160718.htm]

北魏陶马俑 :它虽然不很精美但却是中国马镫发明与使用历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物。这件北魏陶马俑,于1977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大学路一座北魏中期的墓葬中,其时代约为公元5世纪前期,在马俑腹部绘有一对马镫,这是拓跋鲜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马镫的实物见证

注意,这里说的是五世纪。

文章里还有一段把这个时间往前推了100多年。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东北方的草原地区,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就可能已开始出现马镫。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注意,这种马镫可不是今天的马镫,而是下图印度的马镫。)

好了就勉强算这是马镫,那么现在时间推到了公元3世纪中叶,不过百度百科里面的描述有个错误,三世纪还是三国时间(280年东吴才灭亡),到了266年西晋才刚开始,16国是在西晋之后,西晋到了316年才灭亡。如果是16国时期,那时4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所有的中文网站,都找不到中国在3世纪之前发明马镫的事情。所有发表物中,尽可能把中国发明马镫的时间往前推,也不过推到三世纪出(建安八年)。

接下来,我给大家看一个在大英博物馆的实物: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3月12日 <wbr>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马镫的发明3.12.1 Kushan 出土的陶器,公元150年,已经有马镫了。

这是在印度北部和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Kushan王国出土的陶器,制作时间是公元150年,已经有马镫了。如果往更早地找,阿姆斯特丹大学的Gawronski证实早在1世纪古罗马人已经使用马镫了,这又早了100年。("SomeRemarks on the Origin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oman Military Saddle." Archeologia(Archaeology) 2004,vol. 55, pp. 31–40),当然,还有人发现亚述人在公元前7世纪就发明了马镫,一下子比中国早了近千年。

虽然在中国人发明马镫之前世界上就有了马镫,但今天全世界的学者依然同意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呢?因为发明是以最后一个(而不是第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更具体地讲,下面这张图上的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

#文明之光#之#发明365# <wbr>3月12日 <wbr>发明是以最后一个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马镫的发明

图3.12.2 实用的马镫

顺便更正一下百度百科的错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马镫证据来自于公元322年东晋时期的墓葬(建安八年的那个东东不能确定为这样的马镫)。根据剑桥学者的研究,到了477年南北朝时,中国的军队已经普遍使用马镫了。

这之后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可讲的了。马镫从中国传到了中亚。这些游牧民族马上装备了这一项利器,很快就把欧洲人打得找不到北了。吉尔伯托怀特曾经讲“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欧洲人大约7世纪左右开始使用来自中国的马镫,它的出现使得欧亚大陆的战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导致了欧洲骑士阶层的出现。

正是因为中国所发明的这种特殊的马镫带来了欧亚大陆如此之大的变化,因此世界才把这个发明权给了中国人,而没有给最早的印度人、罗马人,甚至更早的亚述人,因为那些早期马镫的发明,对世界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