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今天起我们来聊聊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书和印刷书的发明。
人类最早没有册页的书,只有卷轴,东西方均如此。后来纸上写的东西多了,纸也越做越长,再用卷轴的形式就不方便阅读了,因此东西方都出现了折页的书,中国甚至将这种传统一直保留到清代,各种正式的公文,比如皇上写的奏章,都是以折子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西方它消失得比较早。有了折页的书就需要给书装一个封面,以便于保存。这个看似小小的发明,却让书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发明它的是古埃及人,他们在纸莎草纸做的折页书上装上用木板做的封面。那时,一本书是非常珍贵的,因此他们有时还在书抄写完毕后涂上蜡。
图
3.5.1卷轴的希伯来文圣经,读起来很不方便。
图3.5.2
折页的圣经
从折页书变成装订的翻页书,在西方是和羊皮纸取代纸莎草纸有关,为了能在珍贵的羊皮纸上正反两面写字,就必须把纸切成小张,这样可以两面写字装订起来后翻页看。在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可能和印刷有关。由于蔡伦发明的纸属于木质纸,容易渗墨水,因此不可能两面印刷,这样中国的装订书就是所谓的蝴蝶装,即印好的纸对折装。
在没有发明印刷书之前,人类只能通过抄书来传播知识。虽然从事各种工作的识字的人都可能担任抄书的工作,但是被抄的最多的书是经卷,而担任抄书工作最多的是修道院里的修士或者寺庙里的僧侣。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们很多人识字,而且有足够多的时间,再加上所抄的书籍很多是经卷,因此这项枯燥的工作由他们来担任在合适不过了。但是,如果只说的这里,我们就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抄书需要心静,甚至虔诚,否则一定会抄得错误百出,经过几道手之后,就和原文相去甚远了。像我这样打字都是一堆错别字的人,是不适合抄书的。
当然,光有主观意愿把书超好是远远不足以保证抄书的正确性的,还必须有严格遵守的制度。(这和我们今天反腐败一样)。在西方被抄得最多的书恐怕是圣经了,而它最早使用希伯来语写成并且在犹太人中传播。犹太人做了两件事保证将圣经抄写的错误降到尽可能的最低。首先,他们要求抄书人没写到“上帝”这个词时,都要起身把洗手干净再回来抄,这一方面让抄书人时刻保持一个虔诚的心,另一方面也让他放松一下脑子和身体。第二就是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编码学上的校验位。校验位对于学习计算机的人来讲非常熟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我顺便讲两句。比如我们要抄写一组数字23,72,35,64,15,为了抄写的的是正确的,我们顺带把这组数字的和209也抄上,在检验抄本是否有错时,就将抄本上的数字加起来看看能否得到这个和209。如果任何一个数字抄做了,或者这个和209抄错了,那么就能发现了。当然,如果很不幸抄错了两个以上,也可能碰巧赶上所抄的数字和所抄的和对上号了,当然这个可能性非常小,这样就能避免大部分抄写错误。希伯来文的字母和数字是对应的,犹太人就在抄写完,将每一行或者每一段加起来,注释到书的空白处,通过这个方式检查是否有抄写错误。另外,圣经的抄写是非常严格的,不能在某一行字写得大了点就少抄两个字,另一行字写得小了点就多写两个字。这样才保证了这种校验方法是可行的。犹太人至今保持着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或许和他们早期认真抄书(其实是对神的敬畏)有关。
图
3.5.3 犹太人在抄写圣经
下集预告:印刷术的发明